介是什么生肖?
介,读jiè时,指古代一种铠甲的别称;读jī时,指插入,引申为从侧面进行进攻、刺杀等。 甲和乙都是传统十二生肖兽首之一,并且都列在子肖之首。它们既代表农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子时,也对应着十二时辰中的“甲子时”(夜里11时至凌晨1时)和“乙子时”(凌晨1时至3时)。 《礼记·月令》云:“孟春之月……穿夹板。”郑玄注:“穿,当为‘介’,甲之大者曰‘介’。”可见,古人在正月里制作铠甲。
“穿夹板”其实就是穿着新制的铠甲,在军队里操练,直到最后打磨得锋利无比,战无不胜。据说,当时人们给刚出生的孩子穿上铠甲,让其坐在战车上,以此寓意未来能驰骋疆场,建功立业。 除了征战沙场外,“甲”还用来形容人的勇猛。《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晋楚争霸,楚成王派斗丹去侦察晋军的情况,斗丹扮作商人,声称要卖给晋军一批铠甲,而实际上却带来了楚国令尹的命令。晋国大将军先轸中了计谋,准备支付高价向斗丹购买这些假想的铠甲。由于先轸的副手羊舌赤认为这必定是个圈套,才没有使晋军落入陷阱。
《诗经•秦风•无边》有“君子履夷险,靡事不举”句,孔颖达疏:“《礼》有‘大射’,谓以弓矢中目标也;又有‘士虞礼’,谓葬祭死者复生之道也;又有‘大寝’,谓治办床笫之安闲也;又有‘大司乐’,教诸侯之乐也。此四者,皆‘大’之正‘礼’。其他小礼,则六宫之事。六宫之事,虽无文王德政,然亦不失其道。今此诗美秦伯之德行,能行大礼而兼小礼,故美之焉。”其中所谓的“大射”“士虞礼”“大寝”“大司乐”,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就是“射箭”“祭奠亡灵”“布置寝宫”“演奏音乐”等等,所有这些事都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甲。 正因为古人将“甲”与战争紧密相连,所以后来人们就用“甲”形容凶狠、暴躁、固执等的性格。
比如李白诗句“雄豪惨澹意难分”(《古风·五月天山雪》)中的“甲”就表示性格的暴躁。苏轼词句“笑儒酸、椎髻萧散,风鬟雾鬓如簪。看画眉、纤瘦能梳印,带花偏衬檀心。娇波敛、酥胸半掩,金蝉暗解香罗。似秋莲、出水芙蓉,天然异态,不用凭阑。”(《满庭芳·元夕》)其中的“甲”则是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且个性独立。 而“乙”所对应的时辰是寅时,也就是现在的凌晨3时至5时。《礼记·月令》称:“孟春之月……毋伐桑木。”这是因为此时阳气渐盛,伐木会有伤阴阳之气,所以不宜伐木。 到了惊蛰节气,所谓“雷惊百虫”,万物开始复苏。《礼记·月令》又云:“仲春之月……命野虞出行田原,劳农趋辟,毋扰疆域。”说的是在这个时节,田间的农民已经忙碌起来,野外那些散养的牛羊都要回到圈中,以防伤害禾苗。 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乙”代表着春天里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力量。“乙”常被用来比喻柔韧、灵活而又美好的事物。 比如说草木发芽,用“乙”字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柳条抽青,麦苗返绿,桃杏开花,翠柳垂腰,可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里的“抽青”“返绿”“开花”都是用“乙”来表示,形容春天植物的生长变化。
如果说植物的“乙”是鲜活的,那动物的“乙”则是灵活的。辛弃疾有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道是绿肥红瘦》)词中“绿肥红瘦”用的便是“乙”,这里形容的是蝴蝶在花间翩翩,舞姿轻盈得像绿枝在风中摇曳一样。另外,唐代诗人李贺也有名句“蜡炬迎初夜,香蛾趁半宵。黄粉逐香尘,弄碧寄相思”(《宫娃歌》),这里的“香蛾”用的也是“乙”,借指怀春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