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是什么生肖?
这个要分两大派来说,一派是以生理的角度来讲,13岁到59岁为中年,这一派认为的“中年”是相对于青年和老年说的;另一派就是以心理角度来界定中年,这派观点认为中年是从30岁到65岁,这派说的“中年”是相对于童年和老年来说的。目前大部分关于中年的研究都是从这一派开始的。 下面简单谈一下这两派如何界定的,以及我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第一派从生理上来界定中年,这一派的学者们经过研究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46.7%的中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指身体虽然没有疾病,但是存在生理功能低下、自我感觉不良、精力不足或抵抗力差等情况),49.4%的中年人有失眠的经历,28.5%的中年人患有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等。同时,这一派还有代表性的著作《黄帝内经》,书中指出人在五六十岁的时候阳气就慢慢衰落了,因此古人把五六十岁的人称为壮年。
除了中医理论外,现代科学也对这一派的观点有所支持,例如神经学家罗杰·里格斯在《中年危机》一书中就认为,人的大脑在三十多岁的时候达到全盛,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了,因此这一阶段是人最容易患精神问题的时期。 我个人比较赞同以年龄来划分中年,即46岁以下为青年,46岁以后进入中年。因为毕竟四十六七岁还处在人生的壮年,这个年龄段的人大多有稳定工作,经济压力也不大,有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接受自己逐渐衰老的事实。而三四十岁的人既要承担家庭的责任,又有职场的压力,生活的不确定因素也很多,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第二派是从心理角度来界定中年,这一派观点认为中年是从30岁到64岁,与第一派相比,少了整整16年。而且这一派还提出,中年不是个危机或者障碍,而是一种更有活力、更易实现的成功人生阶段。 心理学家艾德·迪纳在《阳光心态》一书中认为,人们处在中年时期时,拥有更多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的机会,因此这个阶段的人不需要像青少年期一样为了前途而发愁,也不需要像老年期一样勉强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而且中年时期的生理机能虽然开始下降,但却可以花更多的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从而能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
社会学家也支持这种观点,例如美国社会学家格洛丽亚·马克斯韦尔在《非理性年代》中,就对现在年轻人所认为的中年危机表示质疑,并特别指出那些30~64岁的人比任何其他年龄段的人都更可能成为成功人士。因为她发现这个年龄段的人拥有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能够承担失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