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出袖中?
“春牛”,就是惊蛰之日,打春之时,“鞭春牛”仪式开始。 古时,人们用土圭测影法求得“立春”“春分”的准确时间,然后“鞭春牛”,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开始耕作了;在“春分”这一天,天子会亲自率领群臣给耕牛加粮加草(这实际上是暗示百姓要体谅朝廷的辛苦,感恩皇恩浩荡)。 这些风俗都被记录在了《礼记》里: “仲春之月……蛰虫咸动,启户启牖,日出而耕,士反休。” “季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季冬之月……命工师监作,坚木。”
实际上,古代除了“鞭春牛”之外,还有“踏春牛”、“戏春牛”等风俗——人们在春天把泥做的牛“活”起来,让它们“走路”、“吃草”、甚至“生孩子”。 宋朝时,京师汴梁还出现了专门“驯牛”的行业,据说那些牛能“舞刀枪”、“踏摇鼓”! 这简直是在拿“春牛”娱乐啊! 但到了宋代,社会风气开放了,人们对性的态度也豁达了很多。 “春牛“变成了“出袖中”——也就是在袖子里放一头泥做的牛。 这个习俗的起源也是《礼记》里: “季春三月……君子虽闲,必有所事,敦祀典,奉先尊,举贤才,议政事。”
其实,这里的“大事”就是祭祀和“春祭”。 《礼记·郊特牲》说:“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而大飨宫庙。” 就是说,在正月里,要把祖先请回来享用供奉(也就是“祭祀”),而在“春分”这一天,要隆重地祭拜天帝。 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叫做“春祭”。 关于“春祭”日期也有说法——“春分”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之上,南北极皆分,昼夜等长。在夏至冬至春分秋分前一个节气之前,都是“春祭”的日子。 不过现在讲究“与时俱进”,很多民族和国家的“春祭”都改在了公历3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