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指什么生肖?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战国七雄”是指齐国、楚国、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和秦国。这里的“国”字是一个周代的爵位名称。古人把爵位分成五个等级,最高一级称“公”,第二级称“侯”。
春秋战国时期不少邦国国君的爵号都是侯,如晋国的晋侯、鲁国的鲁侯等;而赵鞅、齐高傒等人虽然国君地位,但受封之地土地并不广大,因此他们的爵号是伯而不是侯。从周代开始就有“公侯伯子男”的称呼,“伯”相当于后来的“候”。 汉代设立诸侯国后,为了与郡县制相区别,又把诸侯国称为侯国。《汉书·地理志》:“景帝中元二年分齐地为六国……世以国为姓。”东汉应劭注引如淳说:“古者诸侯之邑,非天子所封。故其言‘食采’,谓之‘邑’;今诸王之国,亦曰‘京’,邑各有宗,故云‘世以国为姓’矣。”
先秦时期的侯指邦国或邦城而言(因为邦国都城多有一座大城),而周的侯则多指周天子的同姓亲戚之国。所以春秋时周天子让晋国、卫国、郑国等地归鲁国管辖,就说这些邦国“入于鲁侯之宇下”。 汉朝建立郡国制之后,侯不再只指邦国,还包括了王国(皇帝女儿的儿子继承的邦国),后来甚至包括了很多没有邦城的县,也被称之为侯。这种混乱的局面直到东汉末年才被曹操统一,他在《请封荀彧六侯诏》中说:“太祖武皇帝,兴起河北,天下群雄逐鹿,意欲奉正主。至于承祚,乃忠臣也,故册书曰:‘惟建安二十一年正月甲午朔,九真郡献监祀盘。’又曰:‘惟建安二十三年十一月丙戌朔,日南至。’又曰:‘惟建安十九年十二月戊寅朔,日南至。’又曰:此所谓侯而不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