菪属什么生肖?

潘盛原潘盛原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莨”字在古文字结构中,像一株植物两片叶子,底部的“日”表示与太阳有关;“莨”的上部“草”作形旁,下部“良”或“养”作声旁。《说文解字》认为“莨”这个字形是表达“日高益壮”的意思的。段玉裁注解说,“今人名日晷曰衡,皆取义于此。”可见,“日高益壮”形容的就是中午十二点的太阳。 这样解释的话,“莨”字的本义应是午时的太阳(或是能够准确指称这一时刻的工具)。

从字形来看,“莨”字由“日”“艸”“良”三部分组成,中间一横把“日”“艸”“良”分成两部分,“日”和“艸”各占上半部分的一半,而“良”则占据了整个下部分。 这种字形上的分法其实反映了古人对一天中不同时刻太阳方位的看法——早上和黄昏的时候,太阳位于东方和西方,所以它的形状被描绘成“屮”状、“艹”状;正午时,太阳位于南方天空的中心,因此被描述为“日”状;午后,太阳慢慢开始西斜,位置逐渐降低,到傍晚时,它完全落入西方的地平线之下,此时它被描绘成了“良”的样子,也就是象形文字中的“月”的形状。 所以,根据“莨”字的字形就能推测出,它在上古时期应该是指代正午的太阳。

不过,这种观点只是我们现在的推断而已,在古代,人们是用另一种方式认识时间的——“莨”字的读音的变化正好能体现出时间流逝的痕迹! “莨”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里,此时“莨”读作liàng,字形如上。 周代金文里,“莨”多写作“凉”,读音也变为liáng。 秦小篆中,“莨”字字形变化最大,上下两部分分离,而且“日”和“艹”分别变成了“晶”和“章”,同时,“涼”的读音也确定下来,一直沿用至今。 汉代隶书后,“凉”的读音再次发生细微的变化(由阳去调到阳平),并且写法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疒”旁,这或许是因为“凉”字表达的是一种疾病的感觉。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