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字和什么生肖有关?
错别字的出现,往往有偶然的原因,或是环境所致,或受语言习惯影响 ,有些甚至还带着一定的戏剧性色彩。 而其中因语言错误导致的错别字则较容易找到源头。 “错”字和“语”字都属于同音异形字,在现代汉语中,二者均属于通用字,可以相互代替。而在一些古代典籍中,这两个字更是经常混用。
《礼记·檀弓下》:“赵文子与叔向游於原。”汉·郑玄注:“原,晋地名也……其处今为平壤县。”唐·孔颖达疏:“《地理志》曰‘平壤本名虞’。虞者,盖虞舜之虞,言此城是舜所居之处。”
《战国策·赵策一》:“廉颇者,赵国之大臣也。”“臣”字原文无误,后人为避皇帝名号之讳改于此。 “臣”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字形如右图所示,其中的“人”旁是个“辛”字,到了秦代文字变为左图模样,而小篆中的“臣”字则变成下图模样——把上面的“辛”字变成了“辛”的变形。
汉代隶书进一步简化了字形,将上图中的一撇变成横画,同时下面“辛”字的一竖变成短横,这样“臣”字就成了今天这样的形状。由于“臣”、“城”二字古时字形极为相似,所以常混同使用。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七:“唐制,州郡官府之门皆两面列榜,书以朝仪之位,官吏出入,皆当南向而立。至宋时,犹存此俗,谓之‘南面’。若背北而坐,即谓之‘朔’。”
“朔”原本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但在这里当指背北而坐。而“朔”字在古文字中像一个人拱手面北而拜的样子(参见上图),这正如古人拜祭时,总是要面向北的。因此当“月”与“朔”组成新字的时候,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个字应该表示面朝北方之意。于是在生活中就出现了“朔”字,比如上述的官场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