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代表吉祥之星?
中国古人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将自然界的万物分门别类,并用文字表示出来。“辰”指的是“龙”;“巳”指的是“蛇”;“午”指的是“马”;“未”指的是“羊”;“申”指的是“猴”;“酉”指的是“鸡”;“戌”指的是“犬”(狗);“亥”指的是“猪”。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就是十二生肖。 十二地支中每个地支对应着一种动物,又与特定的时辰密切相关,所以人们经常用动物来比喻和描述时间。
在古典文学作品里,常常会出现“子时鼠咬”“丑时牛耕”“寅时虎啸”等描写时间的词句。这些生动形象的表达实际上就是古人根据天干地支来计算时间的方法。 从前面介绍中可以看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而一天有二十个时辰,也就是现在四十八个小时。子时的鼠、丑时的牛等等都对应了今天的二十个时辰。 这样计算的话,古代的一天就比现在的时间短很多。也就是说,古人的一昼夜和我们的不一样,他们的一昼夜只有现在的两个时辰,而我们却要比他们多活三个小时。正是因为时间计量单位的不一样,导致我们现代人看到的古代计时方法总是感觉奇怪,总觉得那些形容时间的词好像是我们不常用的。 其实,不仅是时间,古代的面积单位也和今天的大不同。现代数学里的平方米、平方厘米完全是基于现代物理测量的结果确定的,而在几千年前甚至更久远的时候,人类对自然的探索远没有达到今天这种程度,所以当时确定面积单位是基于其他的原因的。比如测量土地的时候,一亩大约等于60平方丈,一尺大约等于现今的31.7cm,一丈就相当于今的3.17m。 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中度量衡的变化很大,不同时代的物品质量差异非常大,所以古代的计量方法和今天有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