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谁是圣贤?
子鼠 《尚书·吕刑》言,“惟孔辛,惟老彭,诞告用明,作诰刑”,孔辛即孔甲,传说他豢养了乌龟,并依据龟背上的纹络推测吉凶,是上古时期有名的贤能君主; 老彭即是夏禹的爷爷伯益,他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为姒氏。后人的说法与《史记》不同。
《史记》中,伯益是由秦人祖先大费(柏翳)衍化的名字,而大费就是由老彭演化而来的一支姓氏。司马迁所说的大费,和孔子所说的老彭,实际上是一个人,都指伯益。 伯益在史书中的形象是一个贤臣的形象,他是古代王侯将相中最早拥有姓氏的人之一。
由于他辅佐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姒氏,又因居彭城,得邑而称彭伯,又称彭祖。 据传,伯益活到一百岁,眼睛不昏花,牙齿不掉落,能够辨别五谷的味道,知道草木的名称,可以说是完全掌握了养生的方法啊!
他在位时,天下太平,人民和睦相处,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忙景象。他死后,被皇帝追封为“大理寺卿”,又称“先严”、“大王爷”、“老先王”等,到了明朝还被尊为“土地爷”。 时至今日,中国许多地区还流传着伯益的神话故事或民间戏曲。
寅虎 古书上记载,黄帝时有叫胡曹的人物,发明制造了衣袖;有凿齿之人,发明制作了梳子和篦子;舜的时候,有扈氏部落发明创造了御车的技艺;夏禹时代,有人发明了耕田用的耧车。这些传说中的人物,虽然未必真实存在过,但他们都是善于创造发明之人,被后世奉为工匠之祖。 而老虎作为百兽之王,在传说中也是极有声望的。
周穆王时期,西戎国进献了一头白老虎,穆王命人制作了一辆“白罴车上朝”(《穆天子传·卷四》)。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演绎出了很多版本,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个,莫过于李白《下途归石门旧山居二首》其二中的诗句“白虎行万里,苍龙卧千春”,描述的就是周穆王与白虎的故事。
李白的这句诗也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志行高远。比如宋代文学家苏辙曾在诗文中写道:“君如白虎行千里,我似苍龙卧百年。” 老虎还被赋予了勇猛的象征意义,常被用于比喻军队或格斗中奋勇当先、无畏无怯的人。宋人范仲淹所作的《岳阳楼记》中有“猛虎在山,雄鸡高唱”的句子,便化用了这一寓意。
卯兔 兔子在十二生肖里排行第四,与辰龙、巳蛇一起合称“四神”。它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物,深受人们喜爱。
在汉唐时期的文物图中,常绘有一斑彩蟾蜍,与蟾蜍有关的文物也多有出现。唐代诗人韩愈曾做《石鼓歌》,描写了他见到十块刻满文字的圆石的情况,其中“湿鳞火齐光,斑蟾五色文”一句,说明古人在把蟾蜍和兔子连在一起食用。 除了吃,人们在观赏方面也很喜欢兔子同属。唐人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一书就记载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卷一·礼异》篇说,岭南有些地方的人,喜欢在春天祭庙,当时正值暮春季节,群莺乱飞,如果发现有白色黄嘴的莺鸟,就要把它捉住祭祀;如果在三月十五之前见到红色的莺鸟,则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如果是在阴历二月间见到的红嘴黄莺,则必须捕猎而去。为什么人们对莺鸟的颜色如此计较呢?原来,古人以为黄色的莺鸟是雌性,而白色的才是雄鸟,红色则是雌雄共有的颜色。他们还把黑色的兔同红色的兔同视为不祥之物,认为遇到它们要赶快离开。
可见至少在唐朝时期,人们已经在仔细区别各种颜色的鸟类,并把它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赋予这些动物以别样的风情。
辰龙 早在汉代,人们就已经把龙看作是吉祥之物。刘向编撰的《列仙传·卷上·老莱子》中说,楚国人老莱子,善歌舞,“天老告之曰:‘汝道甚高,年寿极众,身轻体壮,可以飞去’……于是老莱子乘云驾龙上升仙境。” 这里说的龙,显然不是真实的生物,而是象征着一种至高的境界。这种观念一直影响着之后的历代文人。
北宋词人张炎在《忆秦娥·咏梅》中说道,“花中曾是非凡品,仙人抚掌夸清绝。”梅花的高洁,是因为它如同龙一样,超越了尘世的束缚。 而在明代袁宏道所作《瓶史·序》中,作者甚至直接把自己喜爱的花瓶称之为“龙涎香”。他把那些具有高雅气质的文人称之为“吾徒”,把他们的文章称作“龙文”,把自己的居室称为“龙宫”。在他看来,一切美好之物都可以用龙来形容。
午马 马在古代文化中,属于阴类,常常象征女性。东汉王符所著《潜夫论·五德志》中提到,“马者,武事,兵象也。西方之王,白帝之子,其精为白马。” 也就是说,马具有刚柔兼济的特性,可以象征女性温柔的一面。所以在一些特定的礼仪场合,有时可以看到“马女”的形象。
南朝梁武帝萧衍在位期间制定了很多礼仪制度,其中就有关于“马女”的形象设置,据载她们身穿青碧色的衣服,头戴翠羽帽,手执拂尘,在祭坛旁边翩翩起舞。 这种用舞蹈形式来模拟马奔跑的场景,其实是中国古代乐舞“骑舞”的一种,起源于战国时的赵国,后来传入汉朝。 赵地的骑舞,开始的时候只是男子单演,汉文帝时期却有了女子参与。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之七·驾登宝津阁》记,宋朝京都汴京(开封)每遇皇帝出行,都要在队伍中间布置一个“马女”的形象,“驾登宝津阁,则架彩楼,结彩棚,立珠翠冠儿,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