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几月份生肖?
中国采用的是阴阳历,也就是农历,既算阳历,又算阴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朔”,十五称为“望”,初三被称为“上弦”,二十被称为“下弦”,每个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古人把每一天的一昼夜分为十二段,每一小段叫做一个“时”,从早上到晚上的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个时辰占今天2.5小时。 每个月的天数不一样,多的三十一天,少的只有二十八天,平均计算,每个月大约等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也就是说古人在计时的时候,一个小时约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古代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现在一昼夜分二十四个小时,所以古时的一天和今时的一天早已不是相同的概念了!
为了把每半个月划分开来并且方便记忆,人们想出了“二十四节气”这一方法,这就是“节气公历化”,它在公历的基础上划分了温度、降水等指标,还引入了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的指标,这样就能比较精确地描述四季的变化情况并确定日期。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问题,它所依据的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时间两个因素,而忽视了地球公转轨道面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黄赤交角)对节气的影响,导致节气的时间每年都在推迟,具体推延的度数根据算法不同而有差异,现代科学的估算结果为每年14秒多一点。
如果按这一速度推移,再过3900多年,立春就将是夏至了!因此有人提出应该建立新的体系以补充农历的缺陷,这种提议被称之为“闰月公历化”,它的原理在于加入闰年的时间因素,使农历的节气能够重新与阳历的节气相统一,不过每年要多加一个月,这样过些年就要重新调整一次。 这种新体系的建立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时间上的推算也要非常准确,否则会出现很大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