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是指什么生肖?
“乡”字右边的“方”,指的是地域的意思;而左边的“土”指的则是土地神——灶王爷。 先有乡,后有家。古人把居住的地方称为“乡”或者“野”。《礼记·礼器》中有言:“郊特牲,大祭也……郊之祭也,迎阳气于野;”这里的“郊”就是乡。《尚书·尧典》中有言:“分命羲仲,宅朔方,曰幽都……”中的“朔方”也指的是乡。可见这个“乡”是天地之间一个大的范围。 那么“乡”和“家”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要说说祖先崇拜了。古人在祭祀的时候,不仅供奉自己的祖先,还要供奉土地神(即灶王爷),因为土地神管着各家的饮食,而要吃饱吃好,首先就得有个安身之处,于是就有了“家”——在野外搭个棚子是不行的,这样会没有粮吃!所以家是乡的延伸,没房子,哪来的家呀!
不过,这时候的“家”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家庭观念。因为它并没有固定的地域界限。一个人可以到处迁徙,只要有了房子就可以有一个家。比如古代游牧民,虽然成天在那里放牧,但是只要有毡帐,就有家。同样,古代的流浪汉,虽然到处云游,但是只要有个落脚之地就能安家落户。 那么既然家和乡都是一个范畴内的,用什么来区分呢?这就要靠生肖了。
中国古时没有十二生肖的说法,而是用十二地支来代表一天中的12个时辰,并用寅卯辰来表示上午、中午和下午。每个时辰分别对应两个属相。这样,早上出生的就有两个属相,中午和下午各有三个属相。晚上出生的只有一个属相。由于白天工作,多数人是中午或下午出生,因此以这两个时间段出生的居多。
这样,同属一个时辰的人,由于他们出生时的太阳已经偏西,因此他们的生肖就不同了。这是从时间上确定家的概念。 另外,古人还用“子午卯酉”来表示四个不同的位置。这样,每一个出生日期都在某个位置上的人,因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对应的生肖也不同。这就从空间上确定了家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