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解什么生肖?
“春水初生”指的是春季,即农历四月; “春江”指“河流”或“溪流”(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江”经常代表“江河湖海”),“水解”显然不是指“流水解冻”,而是指“水边”、“下游”的意思——“上游”是“源”、是“源头”,“中游”是“滩”,“下游”自然是“解”、“分解”了。
所以,整句的意思是: 到了农历四月,河流的源头和中间的部分冰雪已经融化,而最后面(下游)的水却仍然很冷,需要分解。 如果这句诗有特定的指向的话,那很明显是说立春正月之后冰雪逐渐消融的情况——也就是“春雨惊春清谷天”中的“春雨”。
至于这首《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是什么时候写的就很有意思了。 一般认为,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了巅峰,而在唐诗当中,“七律”又无疑是登峰造极的作品。然而,“七律”这种体裁虽然成熟于唐代,但它却是“继承”了两晋六朝的“格律”而来。
唐以后的人写七律时,很容易感受到“律”的约束性存在。而唐朝的诗人们写作七律时则不必有这方面的担心,因为他们创作的多数作品都是“规范”之作(当然也有例外,如李商隐的很多无题诗就很讲究音韵格律)。
我们读唐朝那些大家的诗集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他们的绝句(五言四句)往往写得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而七律反而显得平平无奇。这是因为唐朝诗人创作七律的时候其实是在“反衬”他们的绝句,用七律“正体”来彰显自己绝句的“自然之态”——实际上呢,很多所谓“散文化”倾向的唐宋古文家们是很讨厌这样的七律作品的。
韩愈就不喜欢李商的七律,说他“缀文者,皆束书而不观,窥句读而进退,思若涌泉,神机自运,前其进者,后其出者,纷拿至矣”(《荐士》)。 这就是“春水初生春林盛”所表达的意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