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署月是几月?
署月,即农历七月,俗称“大暑”、“小暑”或“小暑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小暑,六月节……后五日,暑乃大通。”又曰:“大暑,六月中。暑者,热也。此应夏至阴气所生,至阴之中有大暑者也。”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当中,所谓“伏”,实际上并非固定不出,而是指阳气被阴气压抑,不得出表。
从气候特征来看,大暑节气正值“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此时高温高湿天气频繁出现,降雨十分猛烈。《中国天文年历》显示,每年公历7月23日左右为“大暑”,今年是7月21日。 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每一候都有相应的物候现象。 “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在草丛间闪烁游动。 “二侯土润溽暑”——土壤湿润,温度比较高,最适合农作物生长。 “三侯大雨时行”——这期间常有雷雨降临,雨量较多且分布不均。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大暑连天晴,遍地是黄金”等说法,以形容天气的炎热。
大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盛夏,气温高、阳光足、风力小,降水少、蒸发量大。在南方一些地区,进入7月后就有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
除了高温,这一时节还常见暴雨,甚至洪涝。在东北、华北等地,有时也会出现雷暴。 古人将大暑分为“凉热中”三层。清徐珂《清嘉录·大暑》中有云:“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大暑。其日燠热,农事繁兴,有田水方干之说。”可见,大暑正是天气炎热到极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