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小学生可以教什么?

敖熙迪敖熙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要当一名教师”,这样的答案在许多面试现场都会被作为面试官调侃的答案,然而,这种玩笑似乎并不适用于西南石油大学的大学生孙逸凡。今年六月,刚刚从西南石油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孙逸凡,放弃了一般大学生毕业后将享有的安逸生活,在四川攀枝花支教。

虽然,与在繁华的城市立足相比,在攀枝花盐边县元麟乡元丰村的小学,从地理到生活条件都显得相对遥远、艰苦。然而,从小就有当教师梦想的孙逸凡却乐在其中。“在以前,我总是梦想着当一名教师。如今我的梦想实现了,虽然在这里条件比较艰苦,但是我可以把在大学里学的知识与这里孩子们一起分享。”

的确,对于生长在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青少年而言,教育不仅仅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由之路。然而,让许多同龄人不可理解的是,孙逸凡不仅坚持着“教师梦”,而且还选择支教会教什么?

按照计划,孙逸凡将从今年八月起在元丰村小学教授语文、美术和体育。虽然未来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他还需准备准备,但谈到即将到来的执教生活,这位教过几个不同年级的“孩子王”信心十足。

大学生支教是否要有明确教学目标?

在人们印象中,大学生支教一般都以短期为主。大多大学都会在学生毕业前夕,安排为期一两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毕业前的预备教育环节。加之当下大学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加之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走出学校与社会现实对接的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于是,一部分大学生便选择在大学毕业后走入农村,以支教的形式,将一些力所能及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当地的农村教育略尽绵薄之力。

但究竟应该如何真正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特长,给予农村孩子们实际的帮助,而并非是“走马观花”似地走一个过场,或是仅仅教给孩子们一些生活技能,如洗衣、种菜、喂猪等等,而无视他们对知识和文明的渴求,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和明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放在“支教”活动中似乎格外贴切。由于教的内容都是基础课,涉及到大量理论,实践比较少。大学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多实践,当时还觉得老师是多管闲事。“后来工作了,我才发觉实践对理解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孙逸凡选择的科目中,他更倾向把实践的东西教给他的学生们。

在元丰小学的操场上,记者见到了孙逸凡,这个已经开始了他支教生活的年轻教师。皮肤晒得有些黑的他,站在这里,感觉就是一个高中生。但在孩子们中间,他却又显得格外“老成”,仿佛是一个孩子王。“我是学土木的,我们这块有测量、工程制图,还有手工课,我都会给他们上。”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