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如何调节?
2019年考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初试431分(政治68、外语79、专业课一139、专业课二135);复试成绩90+(面试和英语口语),总分排名第七。 我的经验可能更多集中在复习备考上。当然,如果能有好的心态和学习方法加持的话,效果会更好。 首先,关于心态。在考研的过程中,我几乎没有感到过焦虑或者抑郁,每天都处于一种非常愉悦的状态中,这种状态让我能够集中精力去完成每天的任务,并且很少出现情绪化的决策。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我在前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任务完成的质量高且速度快,没有拖延症,因此每天都能游刃有余地安排学习时间。而良好的学习状态又让我充满自信,坚信自己一定能考上,所以即使偶尔也有悲观的情绪,也都能很快地被消除。 所以学弟学妹们在备考期间,一定要学会调整好心态,把消极的情绪及时消解掉,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可以给自己一些正面的心理暗示,比如“我可以!”“我一定行!”等等。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看,别人的进度快慢和你没有关系,你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当自己学不下去的时候,可以换个方式去激励自己,让自己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关于复习备考。我相信每个人的备考过程都各不相同,因为每个人所选择的专业、院校不同,面临的考试内容和命题风格也存在差异。所以我在这里所谈的备考经验仅指我个人的情况,同学们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 我公共课的复习主要是跟紧名师的步伐,选择题、阅读理解、作文等各种题型都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因为我一开始并没有确定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所以在十月之前主要以复习公共课为主。
在十月份之后才开始着手准备专业课的复习。因为每个学校的考试内容都不一样,有的学校考一门哲学史或一门西方哲学,有的是中国哲学加现代西方哲学,还有的学校会考宗教哲学或者伦理学等。所以在这建议各位早早定下目标,尽早开始复习。 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我始终牢记三件事:
一是目标导向。无论做什么,都要想到这是为了实现目标所做的努力。
二是方法得当。方法对于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只有方法得当,才能事倍功半。
三是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保证充足的精力,才能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