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考研看谁的?
看了下高赞答案都是推销自己书的………(可能也是我眼界不够) 但是我想说的是, 复习的早、准备充分的同学,书不用买太多; 复习的晚、准备不充分的同学,书也不用买太多! 你永远不知道你备考的过程会发生什么事。 我本科是学国贸的,大二的时候学过宏微观经济学。
大三寒假(19年2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当时决定考西财的计量,所以高鸿业的两本微观、平狄克和尼克尔森的两本微观、巴罗的《现代观点》以及圣才的习题集、历年真题都买了。但是到了三四月份,突然想换专业,因为计算量太大,而且自己对计量也不是那么喜欢,于是打算转金融。
就在那个寒假,我看完了高鸿业两本微观,尼克尔森两本微观以及巴罗的《现代观点》。也就是在那个寒假,我完成了自己的初始笔记——大概60页A4纸。
(这是我后来专门做的笔记,在初始笔记的基础上补充的。) 在换专业的这个节点上,我犹豫了一下要不要换学校,毕竟西财的金专是很热门的。但最后因为我数学不好而且想在成都上学,所以没有换学校。
当然,最后的最后,我还是没有换成金融,因为三月份发现周围有很多同学都在准备金专,而且自己本身也对计量更感兴趣一些,于是终于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没有换方向。虽然最终结果还是学了金专的课程,但是过程还是非常有趣的。至少我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经典文献有了重新的认识。 如果是二战或者三战的考生,并且准备时间比较充分的话,可以买很多书。比如微观有范里安的中高级、平狄克的最新版本,宏观可以看看张五常的《经济解释》以及朱云来先生的《西方经济学新编》。
如果准备的时间不长,比如今年(21),就可以只看高鸿业的教材。关于高鸿业,有个笑话:“高鸿业经济学教材共四本,分别为微宏观、宏观、初级和中级。因此也有人将其简称为‘高老湿(丝)’。”当然,高鸿业教材适合于跨考、基础薄弱的同学,如果你本来就对经济学有些了解的话,可以看更多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