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生肖有哪些?
夏季,在二十四节气中位于立夏(5月5-6日)至小暑(7月7-8日)之间,具体起始时间由当年公历5月6日零时划分。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纬度近50度,东西跨越经度超过30度。因此不同地区季节开始的时间差异比较大。
比如在我国南方,自清明谷雨期间就有不少地方进入春季了;而在北方,就要等到白露秋分之后才会步入秋季。这种南北温差大,四季分配不均的情况在夏季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全国来看,一般要到清明后第15天才能入夏。而到了小满(5月21-23日)前后,北方地区普遍进入夏季。
所以,如果以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那么冬季就是农历十二月(腊月),春就是正月,夏就是二月,秋就是三月,冬天就是十月。反之,如果以小寒和大寒交替的元旦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那么冬季就是十一月,春就是二月,夏就是三月,秋就是九月。 至于立春、立冬这两个节气所在农历月份是不是正月或十月,则取决于立春节气与立冬节气的先后顺序。如果立春节气在前,立冬节气在后,那么这个农历月份就是正月;反之,这个农历月份就是十月。
总之,按照农历计季,“孟春”、“仲春”、“季春”分别是第二个月、第三个月和第四个月。同理,“孟夏”、“仲夏”、“季夏”分别指夏至后的第一个月、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 而“孟冬”、“仲冬”、“季冬”则分别指冬至后的第一个月、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正好与四个季节中的“孟春”、“仲春”和“季春”以及“孟夏”、“仲夏”和“季夏”一一对应。这样,无论是按公历还是按农历计算,一年四季总是有六个半月的时间处于同一季候。 不过,这种以节气起始日期划分四季的方法虽然简单直观,却存在明显的地域局限性。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来说,以节气起始日期来判断四季是合理的。但对一些地处高纬地区的居民来说,以节气起始日期来划分的季节往往与实际生活不符。
例如,在中国东北地区和在华北平原西部及青藏高原地区的人就常常抱怨自己的春天来得太迟或者夏天来得太快。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地区四季的开始日期相对于华南地区而言要晚一个节气甚至更多,而结束日期又要早一个节气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节气名称来划分季节就会使人产生混乱的感觉。
为此,人们又发明了另一套“节气算法”——即以“立春”、“雨水”代替“孟春”、“惊蛰”、“春分”,用“谷雨”、“清明”代替“谷雨”、“立夏”,用“小满”、“芒种”代替“芒种”、“夏至”,用“大暑”、“立秋”代替“立秋”、“处暑”,用“白露”、“秋分”代替“寒露”、“霜降”。以此类推。
值得注意的是,这套以“二十四节气”替代“四时八节”的算法只适用于判断南方居民的四季。对居住在北亚和高纬地区的居民来说,仍然以节气日期来划分四季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