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属什么生肖?
《礼记·礼器》曰∶“天地之物,圣人共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又《檀弓下》云:“君即位为天子。”郑玄注曰: “此言圣人在上,天地之气应之以吉。”《周礼·春官·大师》疏曰: “天为上,人为主,天地合则阴阳和,故谓‘与天地合’也。”据此, 则古之圣贤皆以天地为之主,而其气自然符合天道,所以祭祀时便无需刻意去迎请天地神祇了。
到战国末年,儒家经典已经定型,秦一统天下后,儒家经典被奉为正统, 天地也被纳入祭祀体系之中。不过这时“祭天”、“祭地”的仪式,跟先前“祭山川”、“祭四方”的仪式已大不一样。
《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在长安南北修建了一座圜丘,一座方丘,每座用一千家妇女作为祀神的乐工。每年冬至祭圆丘,夏至祭方丘,都要举行盛大的典礼。在拜祭时还要奏乐起舞。司马迁还补充说,这样的仪式,尧舜时代就有。可见直到汉代,这“祭天”、“祭地”之仪还是承袭着先秦的古制。
那么春秋战国及更早时代的“天地”究竟是指什么呢?清人马瑞辰指出,“天地”就是阴阳(《毛诗传笺通释》)。清人姚际恒也说,古时以阴阳代天地(《诗经通论》)。这样解释是很有道理的,因古人认为天地是大自然的总称。
《庄子·秋水》中惠子问庄子,所谓的天地是什么?庄子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惠子再问,那什么叫天地呢?庄子答道∶“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末者,宙也。”“上下四方”即是天地。这里要注意的是,“天地”是空间的概念而不是时间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