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生肖的成语?

杨龙杨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鼠

1、投鼠忌器 用法: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表示对某事物“又爱又怕”。 出处:《汉书·孙宝传》:“臣以为吴王赐寿完,非亲见其谋,听其传闻,投鼠而忌器,感鬼而魂惊,疑无端之祸福,可不慎乎!”

2、胆小如鼠 用法:主谓式;含贬义,形容人胆小怕事。 出处:元·无名氏《射柳》第一折:“他道你胆小如鼠,可知为你这般,惹下一场是非。”

3、贼眉鼠眼 用法:联合式;含贬义,形容人不正派、精明刁滑的样子。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那贼徒倒也贼眉鼠眼,走至门口,先向里张望。”

4、罗织罪名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指捏造罪名。 出处: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广知》:“故李卫公《集异记》云:‘李林甫为相时,每奏事,颜色自若。上怒则令退待罪;少顷复入,神色怡然。上问曰:“外间有何言语?”曰:‘惟赐茶一杯’。上曰:“‘饮足何如?’曰:‘惟觉两腋清风》。’”

二、牛

1、牛刀小试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用于比喻句,带褒义或中性色彩。 出处:宋·苏轼《送孙莘老知制诰》诗:“儒生亦有人,牛刀试小试。”

2、九牛一毛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指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安书》:“假令愚惑而死,虽死犹荣;况臣少卿,功业未竟,岂敢专死!且《春秋》记蜀侯德君之事,云:‘一人有宝,盗不敢发。’诚欲得此宝,力虽不知,计则必得。夫宝物固难留。”

三、虎

1、虎视眈眈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形容野心很大。 出处:《礼记·檀弓下》:“郑伯如晋,晋侯视之,傲如,色如醉,召赵盾。”

2、画虎类犬 用法:主谓式;作谓句,比喻模仿不到家,弄得不伦不类。 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非独书之末节,抑亦观者之谬耳。往哲昭然,画虎类狗,言文同轨,悉为讹舛。”

四、兔

1、狡兔三窟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比喻隐藏的地方很多,不易找到。 出处:《战国策·齐策》:“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

2、兔起凫举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形容行动敏捷。 出处:《战国策·楚策》:“今秦蚕食诸侯,夷平边境,履至尊,制诸侯,而楚地散乱,西面而守,未能尽得,又背淮南,左陈郡,右汝南,此乃兔起鹘落,飞电过隙,来不及眨眼睛呀。”

闫芝妍闫芝妍优质答主

鸡在传统上为一种吉祥动物,古代中国“鸡文化”内容十分丰富,有“鸡年”、“鸡月”、“鸡日”、“鸡时”等。鸡文化在成语典故中体现十分突出,关于鸡的成语典故达60多个,鸡年出生者取名取字及号用“鸣”、“达”、“德”等字者不少,还有不少地名皆用"鸡"字典故命名。现仅从成语字典中就鸡与鸡的各个部位用“鸡”字的成语典故作如下粗浅归纳,以与爱好者共同探讨。

1、杀鸡取卵(亦作“杀鸡为黍”),《伊索寓言》中有《金蛋和母鸡》故事。卵:蛋。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婪而获取眼前小利,折了大本钱。引申为“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2、闻鸡起舞,晋代祖逖和刘琨同为晋元帝司马睿的大将,他们白天一起学习,晚上一起睡,为戒夜里偷懒,互相影响,他们夜里听到鸡叫,就马上起来舞剑练功。比喻有志向有干劲的人及时奋发。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抓紧时间,奋发有为。与“舞剑酬鸡(应鸡)舞”意同。与该典故意相同的有“舞剑晨鸡(鸡舞)”,《南史·宋武帝纪赞》“舞剑晨鸡,桓章不足”。还有“舞槊闻鸡”。

3、“鸡犬升天”典出刘向《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乃援弓射防护月,月销,矢溺,自是月缺”。后羿妻子姮娥(即嫦娥),偷吃了后羿请来昆仑山上的西王母的不死之药,飞入月中。嫦娥带了三只白鹤,两只黄犬,一只青龟,飞入月宫,后来又化做仙子。此典故用法有褒贬两意。褒义: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他飞黄腾达了;贬义: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或发了财,跟着他享受的人也因此而飞黄腾达了。

4、“鸡口牛后”典出《战国策·韩策一》“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楚威王发兵攻打韩国,韩国派贵族阳成君到齐国求救,齐威王请郦大夫去见阳成君。郦大夫问阳成君愿意做鸡的嘴还是牛的尾巴,阳成君说:"我干嘛要做牛尾巴呀!我当然要做鸡嘴巴!"因为鸡的嘴好吃,牛的尾巴是用来挨鞭子的。比喻位低权大,宁愿做小而握有实权的人,不愿做大而毫无实权的人。

5、“鸡骨支床”典出《后汉书·姜肱传》“肱三年丧,礼虽礼毕,仍居倚庐,泣咽,毁悴,杖而后起,家事大小,悉委诸弟。……时兄弟并同郡博士,乡人望之,皆以为荣,郡中凡有丧事,辄推肱为尸,称为‘祭皇帝’”。肱父死后,肱守孝三年,极度悲哀,导致形容枯槁,身体瘦弱,如同鸡骨支撑,扶着拐杖才能站起。形容人病得非常瘦弱。

6、“鸡虫得失”典出杜甫《缚客行》"...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辨,两女辍洗来迎逢。西蜀皇帝还自倾,衔杯洗足生春苹。龟牛出死谁能争,至今龙髯射生民。君不见壮士穷居懒读书,锄禾沧海无人识。禾黍不获君何饥,公田斯苗新水绿。定非直接于苍人,谁能折巢鸣鹤腹。春青窈窈间,秋红寥寥里。风雨过墙啼,哀音隔宫市,...

7.“鸡犬不宁”典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披衣刚起,见一少年秀才,丰姿洒落,笑容可掬,仪度甚雅。”少年秀才即王七,王七与公孙九娘结为夫 妇,与王氏双栖双宿,如梦如幻,被王家当作妖怪,全家人鸡犬不宁。

8、“金龟换酒”典出唐·李白《对酒忆贺监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唐代官员佩金龟作饰物;唐李白曾用金龟换酒,与贺知章一起喝酒。比喻备下重礼,结纳客人或表示倾心结识。

9、“鸡胸龟背”典出明·谢肇浙《五杂俎·物部三》。“今市人卖药……能治虎背熊腰,鸡胸龟背者,适以求之有道之士则反剌谬矣”。前胸凸起如鸡胸,后背弯曲如龟背。鸡胸又名“漏斗胸”,一种先天性畸形。比喻人在疾病折磨下身体弯曲不直。与“龟背驼腰”义同。

10、鹤鸡一群典出《淮南子·说林训》。用白鹤和鸡混在一-起,彼此都忘记了自己是什么鸟,变得鸡不像鸡,鹤也不像鹤了。比喻良莠混杂,好坏不分。

11、鸡零狗碎典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促织即蛐蛐,斗蟋蟀是明代社会流行的消遣。“以金笼进圣,内宫群嬉,斯无晋阴虚之患矣。”晋阴虚,传说中的一种疾病。明宣宗好斗蟋蟀,江南地方官把金笼把蟋蟀进贡,让宫内嫔妃一起玩乐,因此消除了阴虚的疾病。阴虚是中医名词,是指人体某些脏腑的阴液亏损。比喻无关紧要,极其琐碎。贬义词。

12、鸡鹜相争典出《晏子春秋·谏下十》。齐景公赏赐臣下酒和食物,按常规宰杀鸡鸭以待群臣。景公问晏婴,是否将所有酒和肉都分给臣下。晏子说,君王不要象一群鸡鸭一样争夺吃食。后喻指为微小利益而无休止地相互争夺。鸡鹜即指鸡鸭之类。与“鸡鹜争食”、“鸡鹜之争”义同。

13、鸡黍之交典出《后汉书·范式与张劭》。范式,字巨卿,与张劭,字元伯,是好朋友。范式去京师洛阳太学游学,与张劭分别时,约定五年后回来,在七月十五日到你家来拜见你的父母。后来范式如期而至,张劭的母亲做好黄米饭和鸡肉招待客人。“鸡黍”即黄米饭和鸡肉。后来用“鸡黍之交”指平民之间友谊真诚。

14、指鸡骂狗典出《庄子·盗跖》。“柳下跖曰:…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是皆直士也。...”跖曰:“盗亦有道。杀不辜者,是为贼。”“柳下跖曰:……昔者纣杀王子比干而醢梅伯,…孔子闻之曰:…吾将下比干之溪,上乐皋之山,与豕(兽)腾跃而游乎污渎之中。柳下跖曰:夫子之行,独足以亡其身。功莫大于周公矣,而比干剖心。...”“梅伯醢”,梅伯为纣王酷吏,杀人太多,纣王把他做成肉酱。《左传》称纣王为“纣王梅伯”。后比喻通过骂这个人来影射那个。

15、鸡飞狗走典出《孟子·万章下》。“《武成》谓,武王伐纣,血流漂杵。是固有岂也?曰,是何足累圣人?彼王天下以善者也。王章之上下也,如诸俟时。故事(《尚书·武成》篇)独无击刺之辞,而不言一战。...今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不能行,若是其甚。岂其罪也?可直不轨也,故君子存其不轨而赦其罪。王曰,尽之矣。“輗(ni)”,辕端与车衡相衔接的木销。“軏(yue)”,古代大车车厢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