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是什么生肖?

桓诗璐桓诗璐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鼠 子丑寅卯,这个排序可是有来历的:古人以“子”代表“北”,以“午”代表“南”,而以“卯”代表“东”(因为古文字中的“卯”象形一条弯曲的小路);同时,又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天中不同时辰。这就出现了“子午卯酉”四个字的排列组合——“子时午时至卯时酉时”——正好对应着今天所说的“白天”和“黑夜”的各一半。

2、牛 丑寅卯辰,“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刚好是现在所谓的凌晨一点到五点。那么为什么将这个时段命名为“丑时”呢?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用“丑”字表示“晨”的意思——《汉书·律历志》说:“旦明谓之晨,辰亦谓之晨……晨者,日始欲出,昏黑如晨。”“丑”的本义就是“晨”——所以“丑时”也就是现在的“凌晨”了。

3、虎 卯辰巳午,“卯时辰时巳午时”——正好是现在的一天的上午六点到十点。古时,人们认为“兔”和“月”是有密切联系的,所以把月亮的运行轨迹称作为“月程”,而把每月的第一日称为“朔”或者“初一”,并将这一天画成图案,叫做“朔图”或“初一日月并排之图”——这似乎是对应着今天的农历“初一”。而在古代的日历上,每个月的第二天开始,每一天都会用一个特定的汉字标注。

4、兔 巳午未申,“巳时午时未时申时”——正好现在的下午一至五时。先秦两汉的月历,每个月的第三日都用一个特殊的汉字标注——这是由于古人发现,在农历的每个月初三左右,月亮会和太阳同时升起。《尔雅·释天第五》注曰:“朏,月三日明。”晋代学者郭璞注曰:“凡月三日,月与日并行。”这种特殊情况下的“日月并行”,正是现代天文科学所谓的“日月同升”现象。

5、龙 申酉戌亥,“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正好是现在的晚上十点到凌晨一点。古人以为天上有条巨蛇,在云间漫步,忽高忽低,时而云雾遮掩,时而光明耀眼,这就是著名的“彗星”。而彗星的运转也是有其规律性的,于是古人就将其画成了图形,标在了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个图形,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彗星图”。

鄂阿梅鄂阿梅优质答主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这十二种常见的动物,是中华民族以年为序,对十二辰的命名,被称为十二生肖。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别用来纪年、月、日和时,人们又将十二种动物赋予十二个地支,与十天干相配,用来纪年。每一年都有一个对应的生肖动物,十二年循环一轮。生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也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而源远流长。

十二生肖的形成是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甲骨文中记载有天干地支文字,但还没有将动物和十二地支相对应的文字。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将动物视为图腾的现象,周天子赐封的诸侯国,都有以十二种动物为名的现象。十二生肖与百姓生活相联系,是在西汉时期,司马迁为刘邦所建的太初历时,就将十二生肖和十天干配合在历法中使用,使老百姓明白时间的运行规律。从此十二生肖就成为普通大众所认识和接受。

南北朝时期,动物形象已经和十二地支相互配合,称为十二生肖。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和汉族相融合,一些少数民族的动物崇拜等思想观念渗透到十二生肖中。十二生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断的发展成型和完善,形成了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生肖的动物既有陆地动物,也有天上飞翔的鸟兽,还有水里游的蛇。陆地动物中有食肉的老虎,也有温顺的兔子和马。有畜养的家禽家畜有猪有狗有鸡有牛,还有人们所忌惮的蛇,也有认为是祥瑞之兽的龙。将生肖和十二地支配合,从最早的寅虎,卯免,申猴,酉鸡这些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将它们分在六阳时辰,就是子、寅、辰、午、申、戌,这些阳盛时间。

在六阴时辰就是丑牛,子鼠,未羊,戌狗,亥猪中,是夜时或者是黄昏时分,这个时候就安排上了这些温顺的动物。在巳小时辰,一般是人要午睡的时刻,这时候将蛇安排在这里,是符合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将生肖的动物配上十二地支,也是有阴阳平衡思想的。如蛇是阴物,配上巳位就阴阳平衡。生肖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民俗文化形式,生肖文化也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随着中国文化形式的不断成熟,由中原地区向四周地区传播,向周边民族传播,使它成为了汉民族和各兄弟民族所理解和共同接受的文化内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