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成是什么生肖?
我觉得是龙,因为在古代龙的形状是没有固定的,而且又代表天子,所以“自天成”有可能是指龙自己变成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即日月星辰)的意思,而这一行为正好符合“应验”的意思。另外,如果将“玉成”理解为“使……成功”的意思的话,这句诗的意思就变成了“让天空变成玉器一样晶莹”,那也是指龙用自己的身体化为日月星辰,用身体挡住太阳的光芒,使天下黑夜如玉般明亮,以此来成就丰收年景的意思。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我觉得是龙,因为在古代龙的形状是没有固定的,而且又代表天子,所以“自天成”有可能是指龙自己变成天上的星星和月亮(即日月星辰)的意思,而这一行为正好符合“应验”的意思。另外,如果将“玉成”理解为“使……成功”的意思的话,这句诗的意思就变成了“让天空变成玉器一样晶莹”,那也是指龙用自己的身体化为日月星辰,用身体挡住太阳的光芒,使天下黑夜如玉般明亮,以此来成就丰收年景的意思。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十二生肖起源约在新石器时期,直到东汉才完全固定。据史料记载我国十二生肖在春秋时,巳被广大民众所认识,普遍在百姓中流传,并用于纪年,在甲骨文中,也有属生肖动物的记载。秦朝以前,有载于文献的生肖仅有五个:马、牛、羊、犬、豕。
战国时出现了“十二辰图”,以十二时辰与十二兽相对应,这十二兽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金猊、猿、鸡、犬。十二兽还只是对应十二时辰,还没有纪年的功能。如将辰时拟之为鸡,卯时拟之为兔,但鸡却没有取代兔的属相位置,兔也没有取代鸡的属相位置。到了南北朝时,生肖一词在民间广泛流行,“十二辰图”中的一些兽在不断地变化。
据《北史》记载:“其俗,子生,月数其十二神,以所生者为神,命终,敛物必具之,或以马、骆驼、牛、羊、豹、雉、蛇、鼠、熊、柏、驴、人。为十二辰,与所生时相合者,皆坎埋之。”可知当时生肖的“柏”、“驴”已经进入十二辰,并开始具有纪年意义。隋朝时,十二生肖完全定型,与现行生肖相同,只是“猫”取代了“猴”。
唐代是十二生肖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与唐代的厚葬之风有必然的联系,人们把代表生肖的十二件东西随葬,作为来生的保护神,这些随葬品有金银器、陶器、三彩瓷、石彩、三彩石,也有金属制作的生肖像。
唐代十二生肖俑制作考究,形体肥大、造型圆浑粗犷,比例协调、姿态优美,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不仅有十二属像,还有猪头人身。宋代以后,生肖俑制作粗陋,体形较小,但一般仍有十二生肖像。
隋唐以前,十二生肖为民间所用,没有为官方所用。唐代十二生肖作为纪年以后,逐渐为官方所用,出现了以生肖为名的街道和以生肖命名官署,并形成了以十二时令为时间单位的管理治安夜禁的制度,十二时令制的实施,使十二生肖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把十二生肖作为纪年的属相、计时的时令、装饰的纹样、管理的街巷、命名的官署和丧葬物品。
宋代以后,十二生肖纪年法为官方和民间普遍运用,《宋史·历志》中有如下记载:“至道元年,用荆府铜浑仪测得赤道二十八宿距度十分之数及分表二十一宿入气刻分”。从宋朝起,十二生肖才正式列入了正式的官方年号纪年。
十二生肖的含义,随人们主观意识,不断地变化。有的作为纪年属相,代表人的年、月、日时;有的作为纹样装饰在家具上,为木匠所用;有的置于床下,以保佑孩子,长寿健康,消灾免难,有的作为随葬物品,保佑亡灵。
十二生肖图案纹饰,在家具装饰花纹图案中占有特殊地位,家具上装饰吉祥图案,表达了使用者祈福和避邪的一种心理需求。例如:“子鼠兆丰”、“丑牛破荒”、“寅虎壮威”、“卯兔腾光”、“辰龙施雨”、“巳蛇献瑞”、“午马精进”、“未羊群睦”、“申猴献寿”、“酉鸡报辰”、“戌犬看门”、“亥豕拱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