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什么生肖?

李妙法李妙法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晋安帝隆安四年(460年)正月,陶渊明五岁。这一年发生一件事情,对他的性格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件事就是,晋安帝的妹妹新安公主司马兴男下嫁庾亮之子庾稚道。皇帝妹妹出嫁,按照规矩,京城中的官员都要到街上去迎接。可是这时正是冬天,又下着大雪,官员们都不愿意去。

于是尚书左丞王惠远出了一个主意,他对丞相王导说:“您是当今的首辅大臣,应该带头去接亲。”王导推辞说:“我正要出门拜访庾元规(庾亮字元规),还是请左丞您带人去的为好。”王惠远说:“元规恰好正在与桓宣武(桓温字宣武)下棋,我听说他棋艺很好,不如由我去向他请教一番,然后再去迎接公主。”于是王惠远带着一群尚书郎径直向庾亮的府第走去。这些官员中包括后来的文人名流如蔡谟、谢鲲等人,但在当时却都是一些地位不高的人。他们到了庾亮家,见了庾亮和桓温。桓温问他们说:“你们这群人是干什么的?”众人答道:“我们是来接公主的。”桓温嘲笑他们说:“你们这么晚来迎亲,不怕冷吗?”众人都笑了。后来这个笑话传入宫中,新安公主听了之后觉得非常有趣,就把它写下来送给自己的哥哥,晋安帝看了之后也非常开心。

这个故事里王惠远带着一帮身份不太清楚的人去给一个王爷拜贺,其滑稽可笑的程度不亚于后世的“集体拜年”。这种集体活动显然不是陶渊明所能参与的,但这个故事反映出的某种官僚体制的特征却是陶渊明后来毕生都在挣扎试图摆脱的。可以说从这一天开始,陶渊明就决定不再像他老爸那样趋炎附势,而是要做出一种姿态表示不屑于和这种社会污秽打交道。这虽然是陶渊明的一厢情愿,但这种态度的确是他一生创作的精神支柱。

厍玥凡厍玥凡优质答主

生肖猪(戊亥)(372年6月14日—427年10月14日),名侃,字渊明,又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现江西省九江市人。

相关资料: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诗人,自称“五柳先生”。他生于“建元之辰,启惟五辰”(宋书·陶潜传),正是“太元( 376~396)之世,扇恭惠清和……(国家)乃得中兴”(庚子记)之际。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官,是士族阶层。但是到了东晋末年,社会的离乱和政治的腐败,使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士族阶级日益没落,许多仕官家庭纷纷败落。陶侃之后家道衰微,虽然“世世习儒业”,但到了陶渊明时已不能堪其忧,被迫走上躬耕道路。所以,陶渊明在《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说:“(渊明)自以曾、王(指陶侃)之胤,傅、孟(指孟嘉)之昆,有济世之才,必处于位;今在下位而曾不得志,怀永慕。”

陶渊明的一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29(按东晋、南朝时,人们以十个月为怀孕期,所以他们计算年龄时,生下来就算一岁,以后按度岁加算。如庚子记说渊明知晋孝武帝隆安五年“正月十四日”,“壬辰四月四日”,“癸巳九月五日”等,分别指51岁、52岁、53岁)到41(393~403)。这一时期他在不断受挫的条件下,多次时官时隐。元兴三年(404)六月,军阀桓玄在建康(今南京)称楚王。陶渊明对桓玄的倒行逆施极为不满,他到建康去拒绝了桓玄的征召。其年十二月,陶渊明因家贫又应邀为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但他在建康住不下去,不久便辞官归隐。义熙元年(405)三月,时官为“州复功曹”的陶渊明上书固请“不许”。这年八月他去彭泽作县令,仅80余日即辞官而去,以示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凛然之气,第一次较长时期赋闲在家。第二时期,自41至52(403~414)。其间他“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又曾为镇军将军刘裕、龙骧将军王弘参军,两次都很短,实际是继续隐居。最后在52岁时受江州剌史檀道济的推荐为彭泽令。第三时期,从52至63(414~425)。他在52至56岁时,即从义熙末至永初二年(421)六月,还为彭泽令。永初三年(422)陶渊明至建康赴新任尚书中兵郎任,但他在建康住不下去,不久便辞官归隐,从此便未再外出做官。在他最后9年隐居生活中,写了不少优秀作品。元嘉四年(427)病逝。

陶渊明一生“性刚才拙”,不善于与政客们周旋,而且“不慕荣利”,鄙视那帮“巧宦”的小人,不屑为之作伍;而他又为“风流高节”的“固穷之士”所倾倒。因此,他在不能忍受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时(如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就去躬耕。在躬耕又实在过不下去时,又去出来做小官。这是当时士人中一部分有节气、但才干又不够而走投无路的人的典型性格。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