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事什么生肖?
子鼠 《诗经·郑风·萚兮》有“萚兮萚兮,风其吹汝”,这里的“萚”就是艾草,而“风其吹汝”的“汝”是通假字,同“你”的意思。子鼠代表你,是因为老鼠喜欢把窝建在“艾草”里。
丑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生而明净,草木葱茏,阴气渐弱,阳气始建……”又云“三月節…陽氣升腾,草木萌動”“四月節…陰氣漸長,萬物茂盛”……最后指出,谷雨节气后“陰盡阳盛,盛極一時”。春天是“阴阳二气交替”的过程。那么到了清明、谷雨之交,“阴尽阳盛”已经到达顶峰之时。此时“草色遥看近却无”,最适宜“放牛吃草”了,而这正是属牛之人与春天气息相匹配的事情啊!所以,当“放牛吃草”成为人们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代名词的时候,牛也就成了祭奠亡者最好的吉祥物了——这也符合孔子“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的在场一样,祭祀神明就像神明真的存在一样认真。
寅虎 古人用干支纪日而不纪月,每个月的第一天都叫做“朔日”,最后一天叫做“晦日”。《尔雅·释天》:“仲夏六月……月中,谓之暑;前暑而后寒者,秋行夏令。”也就是说农历五月是夏季的中旬,气温最高,雨水最多,植物生长最快。这时候最适合干什么呢?当然是“耕耘播种”啦!而老虎正是典型的地地道道的农林业劳动者,它们爱睡爱跑爱玩闹,但更爱啃吃嫩芽和青草(《礼记·月令》),所以,虎作为祭祀对象出现在先秦典籍中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卯兔 清人王相编撰的《燕京岁时记·清明节》中记载了老北京“扫墓”的风俗,其中特意提到“女眷不必出门,惟家置供品,焚香拜奠而已。”…这实在是有些特别,因为中国传统祭祖是“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下》),也就是只祭不登墓。之所以对女性有此优待,是因为古代社会以男性为主,女性地位低下的缘故吧!那么兔子呢,正像女士们温柔善良、怯懦含蓄的性格特征一样,兔也是胆小谨慎、机巧温和的动物。试想如果让猛虎来象征女性,那肯定会让任何一位文明的女性感到害怕——毕竟,再温柔体贴的虎也是有尖利的爪子和锋利的牙齿的。所以,由温顺的兔去象征柔弱的女子,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辰龙 我们现在所说的“龙”其实是个抽象化的神灵符号。这个被汉代儒生们定义为阳阴合德的象征,到了东汉时期,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则进一步被定义为“鳞虫之长”。也就是说龙其实就是鱼类的领袖。可是,古人祭祀龙的目的是什么呢?据宋代罗泌所著《路史》记载,古代人认为龙可以“致雨”,也就是说龙具有支配雨露的本事,所以古人要祭祀龙,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正好也具备惊蛰过后生机勃发之意象,这不正是象征着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吗?这不正是春耕播种的最佳时刻吗?龙与春天的关系,正如牛与土地的关系一样,已经是天人感应、息息相关了。
巳蛇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春分过后,阳气充足,天气温暖湿润,正是幼苗茁壮成长的季节。据说这一天,如果天空有“鹊桥”出现的话,预示着这一年的庄稼会有好收成。而“鹊桥”,不就是喜鹊搭成的么?而蛇又是喜雀的天敌之一,所以在这一天里,古人会特别防范毒蛇伤害自己的庄稼——于是有了“踏青插柳,防蛇灭蛇”的民风习俗,也有了“打五毒”的年画,甚至有了专门吓蛇的“青竹标”。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幼苗更好地成长,不至于遭受“摧折”的命运。只有幼苗茁壮成长,才可能有丰硕的收获啊!
午马 在所有的属相中,马属于“劳碌命”,它们一生都在奔波,难得清静。为什么非要辛苦地过一生呢?因为马属火,而火又象征着温暖、光明和快乐。如果我们没有这些温暖光明和快乐,那么生命将会是怎样的呢?为了生命的延续和幸福,马儿必须劳碌终生。当然,马在忙碌的过程中也在享受过程的快乐。就像我们在不断奋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梦想成真的喜悦。
未羊 《诗经·召南·草虫》有“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我心则降(畅)”之说,说的正是思念情人的那种焦急又兴奋的心情。这种情感像极了爱情——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湖捉鳖。只要心有所属,即使跋山涉水,也不觉得累。小羊就是这样,一旦爱上了大树,就会“往复依依”而乐不思蜀——这也是“未羊”的“未”字的由来。所以,羊在春天正是爱情萌芽、情意绵绵的时候。
申猴 立春之后,白天渐渐变长,夜晚慢慢变短,太阳开始“迟”起“早”落。在《黄帝内经》中,将“早”称为“旦”,将“夕”称为“昏”,并将“朝”和“暮”分别定义为“晨”和“夕”。也就是说,从立春以后,清晨和傍晚的区别逐渐变得模糊起来,“昼”和“夜”的时间长度也开始接近,“时序”就这样慢慢地转换着。而猴子最喜欢在树杈之间跳来跳去,他们灵活自如,几乎可以在任何时候都会停下来,注视着远方。这不正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无尽憧憬与期盼吗?
酉鸡 金鸡报晓,月亮悄悄西沉,太阳缓缓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需要早早起床,通过辛勤劳动,争取每天有一个好的收获。只有这样,人生才能过得有意义。对于勤劳的中国人民来说,凌晨并不黑暗,因为有希望和梦想作为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