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属什么生肖?

鲁源哲鲁源哲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要说明的是,中国古代有“天干”和“地支”两大套计时系统。而这两个系统的初始形态,都是10个符号(后来衍化成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所以,古人把每个符号对应到12个时辰里,形成“子时、丑时、寅时……”也就是现在的“凌晨一点到三点是子时,凌晨五点五十五分十秒是丑时……”这样一套体系。 “子、丑、寅……亥”这12个时辰,用现在的科学术语来说,就是“小时”。而“大时”则是现在意义上的“天明”“上午”“中午”……这些词汇所对应的,是今天的“6点-18点”,古书所说的“卯”,是指现在6点到7点的这段时间。 而在“子午流注”中,“辰”指的则是“上午七点至九点”;“巳”指的是“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未”指的是“下午一点到三点”;“申”指的是“下午三点到五点”;“酉”指的是“下午五点到七点”;“戌”则是现代“晚上七点到九点”;“亥”则是“晚十一点到凌晨一点”。 也就是说,在“子午流注”中,是没有“早上”“下午”之分的,所有的时间划分都是以“时辰”为单位的。“寅时”“卯时”“辰时”……这些词汇出现的次数就很少了,只有用于记时和节气。而“午时”“未时”“申时”……则是最常用的记录时间的词汇。当然,这是古代计时的状况。

现在国际通用的时间概念,是基于“地球公转”这一概念建立起来的。而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建立的“二十四节气”,主要依据的是“地球自转”这一概念(因为“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二者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不过,在古代,人们是通过观察太阳来确定时间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当太阳由东向西运行时,我国处于亚热带地区,有很多时候太阳是悬在南方天空正中的,而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每年的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时节。这时,按我国的传统计时方法就会发生混乱。

为了应对这种现象,古时人们把“子午流注”与“二十四节气”结合使用:当太阳位于正南(或正北)方向时,作为“中极”的子午流注体系自然发生了偏移。此时,以“中极”为起点来计算其他时辰,这就是所谓的“加时针”法。比如“午时至未时”,现代汉语里叫一个“小时”,而在传统的“子午流注”中却是“二时”,因为前面加了“加一”这个概念。同理可解释其他几个时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