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生肖前是什么?

慕宁慕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个人理解,不一定准确。 中国人把干地支用在纪年上,其实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好奇。古人发现,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还有一个自转运动,于是他们就把一年划分为冬至(太阳直射点南回归线,中国大部分地区白天最短的一天)、立春、雨水等二十四个节气。这些节气的划分基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

为了便于记住每个节气的开始时间,他们把每隔一段时间一个节气(公历一个月时间)称作“一个甲子”;而每年第一个节气立春的开始时间就定为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之后每过二十四节气,农历日期就增加一天。这样,农历的月份就可以根据月相变化来确定了——初一新月,十五满月,三十前后一天缺月。

随着地球公转的继续,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进入农历二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白天逐渐变长。古人将夜晚分为五更,每一更为两个小时,一更天相当于现代科学中的晚上七点至九点。过了九点钟,太阳仍在东方,因此用“寅时”表示这一时段。随着太阳升起的高度逐渐增大,到卯时,太阳垂直升高,这时就是早晨五点至七点。辰时,指上午七点至九点,此时的太阳位于天空的正当中。

人们注意到,虽然每天太阳都从东方升起,但每次具体升起的时间却并不相同,于是他们用阴阳五行加以说明:子为阳极,午为阴极,每日中午十一时至十三时,太阳升到最高,此时为阳至极,所以又称“夏至”。过了夏至,太阳由北及南不断前进,每前进一倍,天气变冷一点,直到冬至,太阳运行到南回归线,中国大部分地区白昼最短。

古人以十二生肖记录每一天的动物形象,他们认为每一个动物都对应着一定的自然指数,这一天出生的人都会具有这种动物的某种特性。而“羊”作为十二个地支的第四位,其前面一位是“马”,后面一位是“猴”。于是我们就有了一段有趣的文字记载——“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羊逢生处得意,猴遇险时封官。”这段记述认为,马在夜间吃草能长肥,人在突发横财时能够暴富,羊生在草木茂盛的地方才能活得自在,猴子在遇到困难之时还能得到权贵们的帮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