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贞不去是什么生肖?

窦跃军窦跃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大家一定不陌生,出自《庄子·齐物论》,说的是宋国有个守田官叫桓公,早上让奴隶们耕作四亩田地,晚上又让他们耕作三亩田地;起初,奴隶们觉得早上和晚上耕作的田地数一样多,没有什么变化,就高高兴兴地接受了。可是过了没多久,桓公突然改变了主意,改成早上让奴隶们耕作三亩地,晚上再耕作四亩地——这就是著名的“朝三暮四”的典故。 实际上,这个传说里隐含着一个简单的数学算法:如果一天劳动24个小时,那么早上和晚上的劳作时间共54个小时,假设耕种20亩地需要10个小时,则每公顷耕地需要的劳作时间为:54÷(20×10)=2.7小时。可见,早晚各劳动3小时,每天总共劳动了5.7小时;早中晚各劳动4小时,每天总共也是劳作了5.7小时。这样计算下来,无论是一天劳动8小时,还是一天劳动16小时,最终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所以,“朝三暮四”用现代汉语表达就是:上午、下午和晚上都劳动3个小时,或者上午、下午和晚上都劳动4个小时,最后的效果是一样的。 而古书中所说的“鸡鸣而起,洒扫应对;昃(ze,太阳偏西)而食,幽而入”,其实表达的也是同一个道理:只要一日勤劳,哪怕早晚加班,其效果也和早起晚归相同。

“朝三暮四”和“鸡鸣而起”所反映出的这种思想,正是道家关于“天道酬勤”最朴素的理解。在道家的观念里,不论是早起晚睡,还是九霄云外的神仙生活,其本质都不离阴阳消长的轨迹。就像庄周梦到的那篇大鹏的文章:大鹏要飞就到九万里的高空,要降落就要等到负阴之气充实的时候——这实际上也暗合了道家对人生劳碌的看法:人生在世,要么劳累如苦役,要么逍遥似神仙,两者到头来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所以,综合“天道酬勤”与“朝三暮四”的内涵来看,最能代表勤勉努力的动物大概就是猴子了。因为猕猴是典型的早晨去林间摘果、傍晚归山觅食的物种,并且由于缺乏专门消化纤维素的微生物菌群,它们的肠道非常狭窄,一旦摄入大量的纤维素,就会引起腹泻,所以它们才总是“饥不择食、渴不选择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