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礼拜是什么生肖?
“受人尊重”这个称谓似乎是个褒义词,但仔细一品又带有一丝苦楚。 谁不愿被人尊而重之地对待呢?当然谁都想,可是现实总是不尽如人意。 在十二生中鼠、牛、猪这三个属相,就是受到别人尊重的代名词; 而马、羊、猴这三个动物,则是受尊敬程度排名倒数的三位。 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仅仅是机缘巧合吗?
其实对于任何一个文明来说,祭祀都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鼠、牛二属相,恰好就担任着祭祀中被敬献的角色。 《礼记·郊特牲》有云:“郊之祭也,迎长的(牛)杀之以祀天神。” 又云:“天子大飨(xiǎng),乃荐俎。宰夫胹(ér)牛炰(páo),笾人实之,进内右,始举。” 意思是说,在周代,每年立春之时,都要用公牛来祭祀天地; 天子举行大飨宴会时,要先把煮熟的肥牛放在桌上让宾客尝鲜。
可见,早在周代,牛就已经是祭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祭品了。当然周代之前也是如此。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一定要选牛作为祭祀用品呢?
首先,牛作为家畜,与人类关系密切且不易被人类所伤害,所以适合作为祭品之一。 其次,古人“尚白”,认为白色象征吉祥,而牛身上大部分颜色均为黑色,只有头部及颈部呈白色,正如“白头到老”所蕴含的祝福一样。用黑羊、黄牛等作祭品都难以达到这种效果,唯独白色牛角的黑牛才符合礼仪要求。 最后,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讲,古代缺医少药,病人抵抗力弱,极易感染瘟疫。而牛作为家畜,一旦染病痊愈后免疫力较强,不容易再患。所以疫病较少,能够顺利地参与祭祀活动。相比之下,其他动物的疫病率就要高得多,因此不具备成为祭品的资格。
除了牛之外,鼠也是参与祭祀的重要角色。只不过它的戏份要比牛少很多。
《礼记·郊特牲》又云:“豕,乡食(祭祀前准备食品)。” 意思是,祭祀之前要先喂猪,然后再宰杀。而且猪是按头数来计算的:“惟太蔟(cù)之魂,兆于上宫,五豕五祀。”也就是说,如果祭祀场地宽敞,就可以多准备几头猪;反之则少准备一些。 为什么要这样麻烦? 原因也很简单,猪在古代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动物,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能把它完全当作无用的祭品。毕竟人家也是有很多用处的嘛! 比如说猪肉可供食用,骨头可作燃料,猪鬃可梳发理须,就连猪尿泡都可以制成橡胶使用…… 所以,在缺乏科学意识的古代,人们无法对猪进行彻底的检疫,确保它不会携带传染病毒,只好将其列入“易患传染病而不宜做祭品”的动物名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