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有两个立春吗?
当然有,就在2月3日(腊月十五)和2月18日(正月十一)各有一个立春。 60年一个甲子轮回,2020年是双春年,上一个双春年发生在2017年。 为什么今年会有两个立春呢?因为今年闰了一月,农历二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农历十二月就有了三十天,而腊月立春一般在农历十一月月末或十二月月初,这样腊月就出现了一个“尾立春”和一个“头立春”。
下一个双春年在2033年,再下一个就是2052年了! 至于很多人关心的“两年立春一次”或“无春年”的情况,其实是指农历全年没有立春节气或农历正月中没有立春节气,这种情况在农历庚子鼠年之后会频繁出现。原因是二十四节气被人为的划分为十二个节气和中节气,每个节气被均匀地划分成了十三份,每年立春都在农历正月初一前后,当遇到农历闰月,或者月份不够的时候,就会出现某个月没有立春或全年没立春的情况。
从2033年开始,进入庚子年以后,每个月都有立春,直到壬寅年十二月。因此有人说2033~2052这二十年叫“立春年代”,也有人称这种情形下的无春年为“倒春寒”。 那么,有没有可能让“倒春寒”不再发生的办法呢? 事实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发现了“置闰”的方法可以消除“倒春寒”现象,现在的阳历公历是根据太阳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划分的,以春分点为起点,每运行15°为一个节气;阴历是按照月亮公转轨迹确定的,把圆缺变化一遍为一个周期,称为“朔望月”,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形成的“节气”相叠加形成了现行的“二十四节气”。
然而古人发现如果按这个规则推算出来的节气与农历正月、腊月对应起来不是太准确——比如有的农历腊月会出现两个甚至三个立春的情况,这显然与人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冬长夏短”“大寒立春交替”的现象不符。于是他们想到了“置闰”的办法对农历进行优化调整——“闰月”就被加到了有的农历十二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