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什么中学吗?
本人,男,70后,京籍,1982年生于朝阳,初中高中大学均在北京。现在孩子也是在京上学(大学),所以有些对北京的校园印象还比较深。 首先说小学,我是在朝阳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校上的学,名字叫团结湖小学。这个小学的知名度大概等于无,不过离我家不远,步行几分钟就能到。
学校里有两栋楼,一栋是教学楼,一栋是宿舍,教室和公共活动区域在一栋里面,宿舍在另一栋。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有四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有八个班,每个班五十个人左右。 除了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之外的所有老师都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这些老师的座位都是按姓氏笔画排序的(因为老师也少,所以办公室也不大)。
老师和学生都没有什么私人空间,办公室里没有墙,所有的东西都摆在外面,很乱。上课的时候,两个班级的学生在一起上,在操场上一块儿做早操,一块儿做课间操,学校没有操场,就在马路牙子上划出一块地方来,垫上了砖头,做了几个圆圈,作为体育课和课间操的地方。
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学区房,家里住在学校附近,上学非常方便,每天走着去,上午下午都不用带钥匙。学校的设备都很老旧了,电铃都是拉线的,不是铃声而是铃声,而且总是时不时就停电,一停电大家就要准备手电筒或蜡烛。厕所也很破旧,味道很大。 唯一觉得还不错的就是学校里有个小小的花园,种了一些花草树木,还有一个乒乓球台,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打打球、逛逛街,还是非常开心的。
再说初中,我升初中的时候,按照户口所在地划片,被分到了朝阳区一所不算太好的学校--日坛中学。虽然不好,也比其他区差一些,但好在离家近。这所学校有两个校区,我和我同学被分在了本部,也就是位于朝阳门外大街的一个校区。
学校里比小学多了些围墙,把各栋楼分隔开来,据说这是为了防范学生出走或自杀。教学楼还是一字排开的,不过增加了电子屏,每层楼的中间位置有一个电视,随时播放新闻及各种教育内容。
教学用电脑也开始进入课堂,不过大部分时候还是用于做报告或展示学生作品。网络尚未普及,不过学校里有个小会议室里有两台电脑,是用来查阅资料的。
学校里增加了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微机教室等,不过这些课都是分开上的,不像高中那样文理分科之后合起来上。
学校的硬件设施要比小学好不少。 高中,我考进了市区重点中学,位于海淀区。这所高中的名声要远远超过我上的初中,每年中考能进这个学校的学生都要比其他学校多一些。
学校的硬件也是最好的,操场是标准的400米跑道,有单双杠、跳高跳远场地;教学楼是新建的,里面有中央空调,冬暖夏凉。每个教学楼都有各种实验室,供学生们做实验用。
图书馆也非常大,学生们可以在里面自由借阅图书。伙食要比以前的好很多,据说学校花了很高的价钱买了专利,自己做营养配餐。每顿饭都不一样,蔬菜、肉、淀粉、水果都有,饭后还有酸奶。宿舍也和小学不一样了,变成了套间,比初中学校要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