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判一所大学?
一、国家机构评估,如教育部
国家机构对高校开展的评估主要有两种,第一是开展得最普及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第二是最近刚刚启动的专业评估,两种评估都是按照《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近期规划》统一规划和实施的。
(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简称“教学评估”。根据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估制度,我国的教学评估分为学校自我评估、专家评估和政府行政部门认定三个阶段,即所谓三阶段评估模式。
教学评估始于1994年,结束于今年年底。从教学评估开展的整个计划来看,全国共有948所高校参加,计划用13年左右的时间评估完所有普通高校(除军事院校和23所实行独立评估试点的高校),其中,2004年前进行的50所高校评估为非正式评估。正式评估从2004年开始。目前已有705所高校通过了教学评估,还有243所高校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届时,我国本科高校将全部“洗牌”完毕。这种“大评估”在我国教育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根据教学评估的总体要求,凡应参加此次评估但未通过的,5年内将暂停该校专业设置、本科生教育改革试点等申报和评审活动,并停止安排该校有关的专业点参加国家级特色专业遴选的推荐,同时在该学科点参加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审核时,对其研究生培养规模实行一票否决。
(二)专业评估
为实现从学校整体水平评估到专业评估的转变,2010年教育部分别在土建、水利、测绘、地质、石油天然气、武器等6个领域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这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里程碑事件。
二、非国家机构评估
(一)国内非国家机构
比较著名的有由杨福家领导的上海高校评估中心和由潘懋元领导的厦门高校评估中心,但它们的影响力还远不及QS世界大学排名和上海交通大学所建立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等排行榜。目前看来,世界大学的权威排名有四项,即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大学排名、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排名。尽管四种排名指标体系不同,排名结果差异很大,但有一点相同就是都把师资质量、科研规模、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作为核心评价指标。比如,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写)指标体系中,教师和校友获得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的比例占10%,教师和校友获得诺贝尔奖或菲尔兹奖的绝对数占20%,国际一流期刊《Science》和《Nature》论文数占20%,论文被SCI和SSCI引文索引收录数占40%。排名结果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可信度,比较客观、公正。
(二)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
第一个是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简称ARWU),它于2003年起每年以《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形式发布。ARWU以评价方法的客观、透明和稳定著称,排名使用6项重要的客观指标和纯指标数据进行排名,包括6项指标: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校友折合数、获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教师折合数、各学科领域被SCI引用次数最高学者数、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折合数、被科学引文索引(SCIE)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论文数、上述五项指标得分的师均值。ARWU是全球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排名,被公认为世界三大权威排名之一。
第二个是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这份大学排名于2004至2010年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与美国Quacquarelli Symonds(QS)公司合作制定,2010年后两者结束合作,“QS世界大学排名”则由QS 公司独立进行。它的指标体系中,师资质量占40%的权重,包括:学术同行评价(15%),教师—学生比例(20%),博士学位的教师,博士学位的学生(以教师人数为权重)(5%),国际教师比例(5%),国际学生比例(5%);研究成果占40%的权重,包括:每位教员被文献引用次数(15%),教师—学生比例(10%),教师获得机构外部的研究收入(10%),雇主的评价(15%);学习环境占余下的20%的权重,包括:对学术工作条件的学校评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