钵.是什么生肖?
《水浒传》中,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是道教的,而他手中的法器“玄功葫芦”却是佛教的象征物(见23回)。这似乎暗示着公孙胜这个人物是佛道兼修、亦释亦道的混合体。 但仔细分析他的所作所为,又分明是一个全真教道士的形象。他在景阳冈上给武松指点迷途,说武松犯了酒色财气,色字为重;在清风山又教训混世魔王樊瑞要戒酒色财气,并说惟贪花好酒的人,方才入地狱之苦(35回);后来在梁山聚义厅前,他又斥责铁扇子宋清贪酒好色,说“我看你年青后生,有诸般技艺,只是吃酒坏兴”(78回)。 如此,则作者似乎有意把公孙胜塑造成为一个全真教的正面形象。
然而作者又让他与卢俊义一同去破大辽,又在攻方腊时让他离开宋江独自去了江南。这样,公孙胜这个人物就陷入了矛盾之中:说他像全真教道士吧,作者给他安排的行迹又是完全符合正派的道教徒的行为准则的;但说他像正统道教徒吧,作者又安排他做了很多不合道规的事——当然,这也可能是作者的创作失误。
不过,如果我们将目光转向现实,我们会发现当代道教界确实存在着类似公孙胜这样的“杂家”——他们既能够念经参禅,也能够打太极拳、玩电脑游戏;他们可能信誓旦旦地声称自己终生不娶因为道家修炼需要寡欲,但同时却又可能去泡吧、逛夜店乃至吸毒…… 我所说的“杂家”指的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的身份是模糊的:他们可能是道士,也可能是居士;他们是道教的,但又似乎不是纯粹的道教的。
这种身份的模糊性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他们在道教内能融进任何需要的圈子,也能跳出这个圈融入其他圈子。他们似乎和佛教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佛教提倡的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理论也是来源于古印度的非佛教起源的原始宗教,而他们也同样可以接受这些理念并且用它来讲道教的修行方法。所以,他们又可以和佛教毫无障碍地混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