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衣代表么生肖?
“寿衣”,是死者生前的穿戴之物,代表着死者和死者的家族、姓氏,是死者与生者世界相联系的媒介。《礼记·丧大记》载,为死者穿衣时要“去冠弃履”“去饰不去琴”,即除去死者头上的帽子和脚上的鞋子,但不必除去死者身上的佩剑和随身所带的镜子等物;而给孝子穿寿衣则必须“去剑履”。可见,寿衣就是死者的“正装”,与生者的穿着有异。
至于颜色,周代有“五正色”“四间色”的记载。“五正色”见于《礼记·檀弓下》,即“正旦、元日、元宵、端一(正月一日)、夏至、中秋、冬至、岁暮(年末)”这九个节日,人们要穿上红色的衣裳。除红色外,“四间色”还包括皂、玄、黄、绿四种颜色,分别适合于春季的辰月(三月)、夏季的午月(五月)、秋季的酉月(八月)和冬季的亥月(十一月)。从五色看,显然是不包括白色和黑色的。
事实上,古人特别看重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是不允许死亡这一静的动作破坏这种活力的。故《礼记·檀弓下》又强调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降其宰一级,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就是说,即便是死去,生命的律动也不会停止。所以,即使是死了,也要为他换上新的衣裳,让他体面地“走”(尸体入棺)。
至于新衣的颜色,则有“三复”之说。何谓“三复”?《礼记·檀弓下》有云:“小祥(死后十二个月)而复始,旅榇(旅行中的灵柩)而归,及墓,圹中而殡之,从板,三复。”郑玄注云:“复,反也。自小祥后,历重昏(二周年),再宿而卒哭,是月禫(三年之末)而乐(大办欢庆宴酒会),是日君服以朝,臣素服以夕。”“三复”指的就是小祥、重昏、禫这三个礼仪环节。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虽然古代有“逝者为大”的说法,但这并不是说死者的服饰就不能泄露死亡的讯息。相反,由于服饰代表了死者生前的身份,因而是向生者传递死者生死信息的重要载体。所以,唐代的丧葬制度规定,朝廷命妇亡故,必须“撤帘幕,出尸于室,小丧服而行事”。宋代以后,这种小丧服用于贵妇人之中的风气逐渐普及到民间。明代更明确将这种习俗列入律条:凡父母或祖父母丧,子孙皆著小功衰绖(用粗麻布做成的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