犵是什么生肖?

占芝韵占芝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犵”字是“南方人”的异形字,这个字形在《集韵》里收录的解释就是“南人谓之犵。” 既然这个字是“南方人”的意思,那么答案就很简单了,就是指代南方的某个或者某些民族/种族。 在古代中原王朝的眼中,他们的南方不是荒郊野岭就是化外之地,居住在那里的人不是蛮夷土著就是未开化的野蛮人,所以用了一个很形象的词叫“犵狫”来称呼他们(《广舆记·贵州·威宁州》),这跟“犵”同音同义。

然而在这个问题下,似乎没人提到另一个概念——“犭茶”(或作“犭夏”、“犭洽”)。 这个字在康熙字典里的解释是“狗族”,在《集韵》里的解释是“狗姓也,南方蛮姓。” 而且有趣的是,在南宋时期,确实是有“夏”姓的少数民族的记载的。

《宋史·蛮夷传五·李朝》记载了一个叫做李朝的李氏政权,这个国家的人自称为“夏”: “本汉地人之姓,后为南蛮夷酋长之称……国号大李氏,以国王父名夏,因称李夏国。” 而《明史·云南土司二·麓川思蛮》里则记载了麓川思蛮土司“姓洪,自称姓沙,名喇夏。” 这些记载都说明一个问题,在古代确实有“犭夏”姓或者称呼的少数民族存在,而且确实像《广舆记》里记载的那样居住在现在的云南一带。

而更让人感到惊奇的事情是,根据学者的考究,这个“犭夏”姓的少数民族很可能就是今傣族的前身![1] 这也就意味着,古代的“犭夏”姓的少数民族不仅自称“夏”,而且还真的把“夏”当成了自己的姓氏!

也就是说,傣族先民们不但承认自己是“夏”,而且还继承了“夏”这个姓氏! 这就带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在中原王朝的眼里,他们是“南方蛮夷”;而在自己的眼里,他们却是“东方夏族”。

勾岚菲勾岚菲优质答主

犵牛,也叫高脚黄牛,是“牛文化”和世界稻耕文化的发源之牛。它不仅是中国少数民族水牛品种的祖先,也是世界水牛品种(孟加拉水牛和地中海水牛)的祖先。因此,我国的民族学家、文学家,以及部分彝、壮、布依、傣、苗、瑶、侗等少数同胞皆主张把犵定为十二生肖之一。 犵牛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据考证,在七十万年以前云南禄丰,四万至五万年前广西柳江,以及三千年前河南安阳殷墟等地就都有“犵牛”的遗骸出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记载:“犵从牛;诸恶皆从犵”,并且在“牛”部首下收了“犵、犁、犁、牿、觫、牺、牦、犒、牺、牲、犒、犇、犁、骉”16个字,而在“犵”部首下又收录了“犎、犮、犪、犇、犵、犺、犾、狓、犴、状、犸、犹、犿、犥、犟、犠、犧、犣”等18个字。在各种古籍中有关“犵,犻,犿'等字所组的词或所组成的词组比比皆是,如《东汉?王莽传》:“时,中国用度不足而贡钱有三万之限,郡国每至末冬遣吏入黄门郡,剥坚取之,兵弩森严,发驱牛羊山林,民皆奔亡,捕击死者什数人,以一菟、狓当钱二万云”。《三国志魏书》:明帝诏曰:“南单于、东邑王,称藩西域,遣使贡献,并求属孙权,自今勿复遣诣权处”。“蜀志”周群“欲论”注引《魏略》:秦言:吾先人常言'秦人不死归秦’,吾必还归,尔毋为愁……”《晋书地理志》:南康郡武县,有狌狌,一名山君,其毛黄白,其状似封猪,四足皆蹄,尾足极长,能作人言,好夜窃人语。《晋书地理志》:句町国南有交趾郡,东有朱吾县,临于海,出朱吾、犀、象、獀、狓。

十二生肖里本没有马,有的是“犵马”。《周礼天官?刍人》中有“牧刍马”、“牧駮马”、“牧田马”、“牧駮牛”、“牧騬马”的记载。这里所讲的'“駮马”即是“犵马”。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的《太皇太后诔》:“牲牢之兽,白而驯良,牺其牛,駁其马”一句中的“駁其马”也是指“犵马”。然而,西汉末年,王莽为篡汉制造舆论,散布“符命”,上书称:“……野鸡山出现白牛,白马,斗于林中。”后被刘秀识破:“此是公牛駮马斗于后林。何以言之?斗牛之白,野鸡之色,白马之色,则于马章驳故也。”这里的'“駮马”也是指“犵马”。由此看来,扬雄、王莽和刘秀所讲“犵马”是“白马”,其毛色特征和壮族及广西其他民族牛文化信物——“犵”的色彩特征是一致的。汉代以后有王充“驾驳牛,驾驴车”的说法。“马”之所以列入中国人的十二生肖,和王莽篡汉,刘秀建立东汉有极大的关系。十二生肖是从汉代开始才逐渐形成和普遍传开的。在东汉以前,马没有进入人们的“十二生肖”动物序列。“驾牛拉车”是秦朝统一全国前的车马特征,在秦朝,御苑里和战场上的马匹、驾车仍然是黑牛、黄牛和犵牛。“驾驴车”在汉以前是没有的。当“十二生肖”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宗教民俗活动的领域,十二生肖所体现的“牛文化”和“马文化”已不再是生产领域中的工具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