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号生肖是什么?
“24节气”是农历中特定日期用来指导生产的实践,它把冬至开始,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天气越来越暖的周期划分成24等份: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人们从二十四节气中感受到白昼越来越长,夜晚越来越短;温度越来越高,寒风越来越刺骨。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一套以“二十四节气”为依据的农事经验,并把它写进典籍之中流传后世。 那么,“二十四节气”究竟有多准确呢? 我国古代学者为了把固定在地球上的节气划分得更为细致和准确,创造了一个非常伟大的发明—晷仪。具体的做法是用两片具有不同弦长的同心圆铜板构成一个圆锥体,中间形成一个缝隙。当太阳的影锥出现在这一缝隙中时,即可断定是哪个节气。这种仪器被称为“圭表”或“日晷”。 还有一种“水圭”测量工具,原理跟“圭表”差不多,只不过用两根立柱撑起一块木板,板上开一个小孔,形成一道狭窄的缝隙,通过观察水流经过这个小缝在地面形成的影子来测定时间。由于我国古代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因此这二种测量工具在我国汉代以前十分受欢迎。
到了宋代,人们利用“二十四节气”的特点制作出一种简易的计时器——“摆壶钟”。这种“钟”的中心有一根竖轴,上面悬一条绳,绳上系着一枚摆锤。每当正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时,这根竖轴就会倾覆,提示应停止劳作,准备用膳。 现代科学认为,当太阳运行至黄经315°时,为夏至之日,也是北回归线地区白昼最长的一天,此后太阳逐渐南移。至冬至时太阳到达南回归线,此后又逐渐向北移动。 在每年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当天,太阳几乎都垂直悬挂于正上方。而在其他节气里,太阳的位置则有所偏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