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如何?

桂希民桂希民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每一个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于是,一些不善言辞的人学会了说话技巧。在小时候,教师便教我们绕口令,什么“石头剪刀布”,什么“蓝布短,红布短,扯杆蓝布抹红布,抹不过,借根绳,拴住蓝布抹红布,还是抹不过”,什么“四山围着四座城,四个山头四盏灯,城城相叠洞洞通,洞洞吊着小灯笼”等等。记得那时,我们总是觉得好玩,并不懂什么叫咬字,什么又能叫吐字,更不懂得什么语言动作,表情达意。

后来,我在初中又听了语文老师讲解的这些,才明白了这些,才感觉到自己的喉舌在颤动,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很美。于是我就开始学唱歌,练声音,知道到了高中,我依然是担任文艺宣传员,在那个时候,更明白一些的“声韵结合”,“四呼六调”等具体的语言科学知识。

“好诗出于心声,好诗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诗人、诗论家袁克文这样说的。我认为,这样的一种好诗,还应该有形美。也就是以完美的音韵节制,使诗意和谐完美。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多么形象,多么完美的音韵。中国语言的迷人之处便在这里,即:言简意赅,又吟诵自如,更富有画面感。

在小学时,教师便教我们“提壶瓶”,什么“提壶瓶,瓶提壶,手里提个瓶,瓶里提个小壶,小壶提水给瓶喝”等等,还记得这些,更能明白些什么。

中学时又学习了“倒壶瓶”,倒壶瓶,瓶倒壶,瓶里倒壶。壶倒酒,杯倒酒,酒壶倒酒满杯,酒满杯,酒倒酒,酒满杯倒酒。酒倒酒,酒满杯,端杯喝酒不吃酒,吃酒喝酒不醉酒。这算不算酒话酒诗呢?

到了高中,接触的诗文更多,也愈加懂得诗词歌赋的美学特征,以及语言艺术的神秘与奥妙。记得高中时读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于月下坐着时,桂花落,秋云白,美人如月,何足稀”,感叹诗人的超凡脱俗,咏月的佳句尽在此中,更有“十五银蟾镜,三五珍珠露,玉克金兔缺,嫦娥独寂寞”等句,咏月,咏嫦娥,咏玉兔,咏金乌,更显月的孤独,月的凄凉,月的美丽。也难怪王安石说:“诗穷而后工”。

小学时,教师就教我们“月亮圆圆像小船,星星璀璨如灯盏,中秋佳节嫦娥会,天边人世共此圆”,“一轮明月画中秋”等等与中秋有关的绝句,还记得这些,更能明白些什么,感受更深。

在现代汉语中,成语的使用随处可见,例如,“耳听八方”、“火烧眉毛”、“开门七件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兔死狐悲”、“投鼠忌器”、“马马虎虎”、“狗彘不如”、“牛角刮木”等等。这些当然是后来的事了。

汉语的每一个字都是有讲究的。例如“做”,可以读作第一声,也有读作为第四声的。什么区别,有什么意义,我不知道,也不明白,更不想去探究。

总之,汉语的语言艺术就在这里,在这里,语言显得那么形象,生动,确切,而又具有深刻的内涵。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