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保守还是冲?
谢邀~ 选择“冲”或“保”,其实就是问自己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去实现目标。 以我自身为例吧! 二战报考复旦,第一次考复旦是19年,成绩出来离复试线差了一分(400+)。二战再战复旦是20年,成绩出来离复试线又差了三分(375+)。虽然两分之差,但一分却是天差地别。因为复试要刷掉至少一半的人。 而我两次备考时的情况也很相似:都是全职备考,前期在状态上几乎毫无差别,都是早上八九点开始看书,晚上学到十二点左右睡。但是到了后期,二战时候的复习效果反而更好一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我是在职备考,工作之后反而学习效率更高了;其次,我想应该是我对考试更加熟悉了,不再像一战那样慌乱和紧张,而是能够把握大局、稳住节奏。 最后,我就是那个天差地别的“保”下来的那个人。所以,我觉得如果我一开始抱有“冲”的念头,恐怕早就铩羽而归了。 所以,在我看来,“保”比“冲”更胜一筹。 但这里的“保”并不是指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去考研。真正的“保”应该是争取更好的结果,采取更加积极的策略。以我为例,我的目标是复旦大学,那我就努力看看能不能考上复旦大学;如果考不上,那就调剂其他学校。总之就是一句话——“无论如何,我一定考上研究生”。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是痴心妄想!怎么这么自负?难道你不觉得自己目标定得有点高吗? 说实话,我很早以前就想好要考复旦了。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我一直坚信自己一定会考上。这个信念就像打不死的小强,一直鼓励着我、支撑着我。 所以说,选择“保”还是“冲”取决于你的信念是什么。如果说你觉得“反正我考不了那么高的分数”“反正我是跨专业的,人家本专业的都考不上,我考什么考”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那我劝你赶紧打退堂鼓。 因为只有拥有坚定的自信心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