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生肖称为英雄?
“一龙二虎三猴四兔五牛六马七猪八羊九狗十鼠十二鸡”这是民间流传的十二生肖排名,也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排列方式。 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也有关于十二生肖排列先后顺序的记载。 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所撰写的《搜神记》中,将12属相的顺序排列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现在的十二生肖顺序,这应该是最早的官方版本了。 而到南北朝时期,萧纪所著的《括地志》中,12个动物的排列顺序又变成了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兑亥子丑。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12生相的顺序出现两种不同呢? 其实我们看看东汉王充所著的《论衡·物势篇》就能找到答案,在文中王充写道: “寅,木也,其禽猿。卯,日月也,其禽鹊。辰,土也,其禽熊。巳,金也,其禽雉。阳极于午,木盛于巳……午,火也,其禽马。未,土也,其禽羊。申,金也,其禽雉。酉,水也,其禽鸭。戌,火也,其禽鹅。亥,水也,其禽猪。子,土也,其禽牛。丑,金也,其禽雁。” 从这段话中明显可以看出是按五行相生次序配属的,而由于地支“子丑寅卯…”的排序与五行相生的次序一致,所以这种排序方法也应该是有出处的。 不过从这段文字中也不能直接得出12动物顺序的结论来,再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来看,就能发现五行相生配属12生相的顺序至少是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
东汉张衡著作的《东京赋》中有提到“尔乃正位列省,修仪容,秉大节,有贤行者则崇之,如雁随夫,似凤附龙。”这里的雁和凤都是指的鸟类,而像雁随夫、凤附龙这样的比喻,很明显是参照了12种动物顺从跟随的排列顺序而来的。 再接着看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 “正月旦,鸡鸣而起,先栉沐,施皂荚,食枣栗。日高五六丈,宰猪羊,熟而进食。昼数滴露,夜数星星。二月初,候蚕月,绝烟火,斋戒浴;三月清明,起墓上,以祭祖先。”
从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到,12生相的排序至少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那再往下寻绎,就会发现这种排列方式源头甚古,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郡县制的时候。
当时制定了一套以地支标记地方县的制度,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而在秦统一中原之前,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计时法中就有子丑寅卯等计时符号,这种计时法被称为“太岁计时法”或“干支计时法”。 以地支标记月建是秦统一的标志之一,而以地支标记地方县也是秦统一天下的重要功绩之一。 那么这种以地支标月的办法又是从何而来呢?
据唐代司马迁《史记·律书》记载: “黄帝时,度量衡皆起于此,盖管子所自制也。” 原来这种方法最早是由战国时期的鲁国人管仲提出的,他曾在《管子·轻重乙》中提到: “故一子之年,十月为亥,十二月为丑,二月为寅,四月为卯,六月为辰,八月为巳,十月为未,十二月为酉,正月为寅,三月为辰,五月为午,七月为未,八月为申,十月为亥,十一月为子,十二月为丑。此十二月应律,八节历也。” 从这段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到12个月份和12生相对应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正好符合现代汉语中“子丑寅卯…酉戌亥”的称呼,可见这种排列模式已经深入人心,难以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