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十知九是什么生肖?
“举一”是知道,“反三”是推论,也就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意思。 这里的“举一”就像《论语·述而》里记载的孔子教育弟子时“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实说的都是举一反三的道理。 反三就是反过来推论,这个推论的过程必须是合乎逻辑的。
那么举一和反三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的逻辑关系呢? 有的,而且这种关系被古人发现后,用一句非常简单的话就概括了——事不过三(言不及四)。意思就是任何事物或者道理都有其特定的规律性,只要掌握了这个规律,就可以反复运用并且推广到同类事情上去。 举一、反三、事不过三,这是古人归纳出的学习定律。
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中也是有这一概念的,比如在学习外语的时候就有i+1原则,所谓的i+1原则就是把已经学会的“i”和新学习的“1”连在一起,组成“i+1”。然后不断重复练习,最终达到学会“1”的目标。 这个原则其实和反三是一样的,都是在举一的基础上进行推论,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那么是不是掌握了举一和反三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了呢? 也不是。 因为这个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很多时候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可言。
比如人生命运,很多人就想不明白自己一生中的得与失,尤其是那些失去的东西似乎已经很难再追回来,这时候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因为机会可能本就属于你的,只是你错过了而已;有的人得到了本该属于别人的东西,他也后悔莫及,因为他本不应该得到这些,这一切只不过是命中注定的罢了。 面对无法掌握的事物,举一反三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做的是举二反六。
所谓举二反六,就是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或者问题的时候,除了像举一反三这样做对立面思考以外,还要从正面去思考。
举个例子: 你和朋友一起外出游玩,不料途中和他走失了,这时你在原地等候还是四处寻找他? 如果你选择继续留在原地,那就是举二反六了,因为在原地等是正着做的,寻找朋友是反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