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早姓氏是什么生肖?
姓,作为姓氏的原始含义,是作为标记的符号或标志的词(多指姓氏)。《白虎通·姓名》云:“姓所以名可呼,若今之官称也。”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示部》中解释得更为细致:“姓,生也;从‘女’,有姓者,因生矣。”“氏,所以记族里,别亲属也。”“姓”和“氏”原是同一字的异体,都表示“姓”作为姓氏的原始涵义——作为标记的符号或者标志的词;它们与今天姓氏的含义已完全相去甚远了。
那么,最早的“姓”是什么呢?要理解中国最初的“姓”,就必须回到母系社会去看。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姓,均见于母亲尊称。如山东寿张县王冈子大汶口文化遗址墓葬中,随葬陶器上发现了成组的标识,其中有一组15个符号,很可能是15个姓的象形文字,这些姓的文字形式,有的类似今天的“姓”字,有的则类似今天的“氏”字,可见当时已经有了姓和氏的分化 [3]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甲骨文中有180多个不同形式的“氏”字,而有关“姓”的字形却不见于同时期的甲骨文中(卜辞中仅有“命”字出现频率较高,但“命”并非姓)[4],可见姓的出现应晚于氏。
关于“姓”字的起源,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得很明白:“姓本女子所执之事,故象形以为字……后人以姓为妇人称谓,即本于此。”其实,中国古代最先使用的姓,都是女性名字中的标识性称呼。《礼记·檀弓下》记载了一个故事:“宋伯姬丧,哀姜与之葬。”郑玄注:“伯姬,宋桓公夫人。”而唐代孔颖达疏:“此妇人既无姓字,当有姓。”这说明周代甚至更早以前,国君、诸侯和大夫等男性贵族也有自己的姓。这种带有性别色彩的“姓”,其实就是后来“姓”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