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什么生肖?
在十二生肖中,老鼠排在首位,而牛则排第二位。其中,子鼠、丑牛分别对应生肖鼠与生肖牛。 从属相来说,属鼠的今年实岁28岁,属牛的今年实岁26岁。 而在民间传说中天上的玉帝是按地支纪年法给神仙安排出生时辰的,也就是子时的老鼠、丑时的牛……这样算来,老鼠应该在牛前面,但为何却反在了最后呢? 其实,这个“老”字是有讲究的——在古代人们用干支记日时,天干每天循环一次,而地支十天轮流转一圈。在农历日子里,每逢甲子日(干支皆甲子的日子),天干又回到了甲子,而地支则是顺次排列;每遇乙丑日(干支皆乙丑的日子),天干回到乙,而地支则变为辛丑。如此循环往复。 而古代计时没有电子表那么精准,大都是通过观察天象得出一个大概的时间区间。为了便于计算和记忆,古人将一个小时划分成了四个时段,每个时段半个小时,被称为“四更”或“四鼓”。每个时段都有一种动物作为象征,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这样计时的方法与现代完全相反。也就是说,如果子时开始计时,那最先出现的是“亥”,而最后一个出现的才是“子”,因此老鼠反而排在牛后面了。不过这种计时方式现在已经基本不使用,只存留在一些文学作品中。 所以从时间顺序来看,应该是牛在前、老鼠在后。而生肖牛性格踏实,也的确应该排在生肖鼠的前面。 按照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人也分阴阳,且与五行相应,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人。其中,鼠属阳木,牛属阴木,所以子鼠为水;丑牛为土,寅虎为木,卯兔为木,辰龙为土,巳蛇为火,午马为火,未羊为土,申猴为金,酉鸡为金,戌狗为土,亥猪为水。
在十二生肖里,只有鸡是鸟类,其它的都是兽类。其实不光十二生肖只有鸡一种鸟,中国的古人把鸟兽是分开的,兽就是有毛的四足陆生动物,鸟除了有毛的,但却是不会四足走路的。
兽的范围,从《尔雅》开始。《尔雅》是古代汉语的词典,成书在春秋战国时期,大约 2500 年之前。《尔雅》一共十九篇,其中有《释兽》与《释鸟》两篇,在《释鸟》中对鸟做了具体的解释与定义:“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
因为禽是鸟的目的,所以《释鸟》篇的鸟字是“烏”,现在合并成鸟字了。《释兽》《释鸟》两篇解释“兽 142 种 173 名,鸟 148 种 239 名”,兽与鸟加一起有400种。
可见,中国古代认为禽类有400多种,兽类也有400多种,把动物分成兽与禽是大类,其中兽包括有马、牛、狐、狸等;禽包括了鹰、鸭、鹑、雕等。当然古人不知道蝙蝠是兽不是鸟,认为蝙蝠是鸟,蝙蝠在《尔雅·释鸟》中叫做“飞鼠”,但没有叫做“飞兽”。蝙蝠在十二生肖中也属于鸟,而不属兽。
现在我们用马、牛、鸡、鸭、鸡、狗等词语称呼这些动物,但古代不这么叫,古代用“麋”,“马”的字形构成。麋与马的区别就是麋性情凶暴,马性情柔和。用“犭”作偏旁的字都归属兽类,如狐、狸、狗等;用“鸟”作偏旁的字都归属禽类,如鹰、雉、鹦等。如果用现代术语表达的话,就是兽类全是“有蹄类”和“食肉类”,鸟类全是“鸣禽类”与“攀禽类”。
十二生肖中只有一个鸡,除了符合上面所说的“二足而羽”外,鸡在古代有特殊的称谓,就是“鶖(音珍)”,《说文解字》对鶖的解释是:“鸡属,大足鸡”。鶖就是大鸡,现代用的就是“隹”,现在鸡、鸭、鹑等鸟名都用“隹”字旁,十二生肖中“隹”只有一种“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