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以农历什么为准?
从传统角度讲,十二生肖的排序是以农历为依据的。具体原因如下: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也被称为太阴历、阴阳合历或纯阴历[1][2],由于月份是根据月亮圆缺变化来定的(初一月相为新月,月末月相为满月),所以农历又被称为“太阴历”;而公历以地球公转为主,不考虑月球的影响。因此公历每个月初虽然太阳位置不同,但月初和月末的月相却相同。而农历一个月初的月相总是新的,月末的月相总是满的,正月就是新月,腊月就是满月,所以农历一年里月相变化总是成对的出现,例如正月和腊月。这种每月初新月、每月末满月的排列方式让农历与干支结合后形成了特定的周期——29.5306×4=119.1228天,即农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这种周期正好和十二地支的周循环相符,也符合古人“观象授时”的需求,所以农历又称为“阴阳合历”——既考虑了太阳的运动,也考虑了月球的盈亏。
当然,因为考虑了月球的影响,农历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配合闰月才能实现阳历一样的朔望月长度。如果某个农历年出现了没有中气的月份或是连续两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需要在下一个农历年里补加一个闰月。 随着现代天文历法知识普及,人们已经知道现在的公历实际上只是太阳历的一种,它的日期计算仅考虑了太阳运行导致的一天时长变化,而忽略月球的引力作用导致的潮汐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月亮围绕地球的轨道运动。因此公历每个月初尽管太阳位置不同,月初和月末的月相却相同。
相比之下,农历不仅考虑了太阳的轨道运动,同时也考虑了月球的轨道运动。所以在农历的每一天,日影总是不同的,月相也是不断变化的(除了朔、望、上弦及下弦日外)。这就导致了在农历的日期计算上比公历要复杂很多。为了做到阳历一样每一年都是365天或366天,需要在年底调整闰月,使得月份分配同阳历一样。这样的日历编排使农历可以同时兼顾天气、月相等因素,更适合古代农耕文明的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