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公是什么生肖?
山公,即“山中宰相”的简称。典出《晋书·裴楷传》:“永嘉之末,贼盗蜂起。楷兄敞为贼所害,楷往救之。既而贼退,朝廷嘉其节义,授以谏议大夫、尚书吏部郎中。历位三朝,官至尚书令、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世祖即位,转任司空。时有诏书,欲于温峤墓旁立庙,帝亲祭之,又令三品已上,逢二日、八日为峤设坛开燎;又诏裴楷兼太尉,奉陪祭祀。楷奏曰:‘峤平生为国忠贞,尽节君王,正应比德台衡,俱为一岳之尊。且其茔墓未葬,宜先立庙,四时致祀!’从之。有司置坛,高广相称。初,世祖受禅之时,有赤乌集于殿庭,光耀满室。世祖异之,问于裴楷。楷对曰:‘此乃圣祚隆盛之象,非乌所能居也。’世祖大喜,谓为知言。每正旦、冬至、夏至、立秋、立冬,各以其日拜庙。至于赏罚刑政,皆与裴楷参议而行。时人谓之‘山公’。” 可见,这里的“山公”就是“山上之公”或“山间之公”——指隐居的人,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山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没有做官、隐居起来的人称为“山人”“山简”(简音jiǎn)或者“山公”。
这个“山公”的“肖”像,其实就是一个没被皇帝任命为官的读书人的形象——留着长长的胡子,身穿宽袍大袖,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汉君主刘知远因为自己是农民起义军领袖,出身卑微,担心后世自己会被遗忘,抛弃了唐朝、宋朝的“庙号”称呼方式,而是把自己命名为“高祖”,把母亲武氏命名为“显祖皇后”。同时,他规定后代帝王如果品行良好,可以加上“孝”字,比如自己的父亲刘玄的庙号就是“睿宗孝穆皇帝”。如果是品行不佳则加以贬斥,如哥哥刘崇的庙号就是“惠宗”。他的儿子刘承均按照父亲的规矩给祖父起名,但觉得“高祖”二字不足以体现祖父的贡献,又给自己和弟弟刘承训各加了两个字——“肇基”和“启祚”,把祖父的名字定为“高祖睿元皇后”。到了孙子汉隐帝刘承祐的时候,干脆直接把自己的祖先都改名为“太祖”“高祖”“始祖”。这种改名的方式后被沿用下来,以至于我们今天很多姓氏族人的祖先都被改成了“太祖”“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