缧囚比喻什么生肖?
《易经·蒙卦》曰:“君子以果行育德”,又曰:“利用刑人,用说(悦)上下,惟甲、乙。”朱熹注曰:“刑人,谓执戈之人,甲士也。天子出,执戈前导,所以戒民;至边邑,入界而止,故曰‘甲者,亦为乙’。”《周礼·夏官·司马》:“凡祭,掌其戒令。”郑玄注:“郊祀之属皆曰戒。” 可见古时设“戒”之意在于“止”“诫”和“威仪”,这从军队里“持戈”的甲士形象就能看出一二来。
《易·乾》曰:“大君有命,开府执戈。”王弼注:“开府,陈兵布武。”又曰:“大君有命,履坚执刚。”韩康伯注:“履坚,任刚健而勿溺;执刚,握威严而勿躁。”《诗·郑风·大叔于田》曰:“叔兮伯兮,褎如充耳。”朱熹集传:“褎,盛貌。言二人之雄骏,若不容发。” 古时对军容风貌的要求是很高的,“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一个军人容止失措,就会影响整个军队的威仪,所以《周礼·春官·司服》特别规定:“祭祀,冕而裳,黻衣;祀五帝则冕。” 唐孔颖达疏:“此服是祭祀之时所着。”清孙诒让正义:“此服式样,实本古代戎服,而加以尊雅之文饰。……至汉制,天子朝服去旒,冕而笄,即是此服。”可以想见,古时的军队应该是很有气质很能打的,不然,皇帝老儿也不会给自己加这么多戏了。
那么从“戒”到“甲”再到“乙”,这个顺序是不是有点熟悉的味道了呢?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甲”和“乙”理解成十二生肖中的“子丑寅卯”四组呢?这样解是不是有点牵强?其实也不至于。毕竟古人造字是有依据的,“甲”字像草木萌芽之形,“乙”似枝杈纵横,这不正好对应着农历正月和二月万物始生、欣欣向荣的景象吗?而正正是这两个月的时间,动物们都要换毛或者换鳞或者出生脱壳——它们都要开始新的生命了! 所以这时再回过头来看《乾》卦的第一爻“初九,潜龙勿用”,会不会有新的领悟?“初九”就像那刚刚破土的小草或者刚长出尖尖角的嫩芽,虽然生命力强劲,但毕竟是未经风雨的娇弱之物啊!它只能偷偷地长,不要被人发现了,否则定会被“利用刑人”,也就是被踩死弄死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