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按立春还是除夕?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公历02月03~05日交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一般都在“立春”前后。说“立春”这节气是农历新年的起点,应该准确无误。 问题是“立春”这个时间节点在公历中是不固定的。当“立春”出现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19日期间,农历新年就在立春之时;反之,就可能在立春之后。
如果“立春”在公历1月21日之前,农历新年就会在立春之前;反之,就会在后。这种情况虽然不多见,但确实存在。出现“年前买年货,年后办喜事”(买春联、发压岁钱等)的奇怪现象就是例证。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立春”与农历新年重合,也就是俗称的“立春年”或“过年”。这种情况一般在阳历1月20日至2月18日之间。
从上述情况来看,仅凭“立春”这一节气来推断农历新年是否到来,以及确定新年来临的日子(即春节),其科学性值得商榷。 要准确地判断农历新年到来的时间,还得看“朔”这一天。
什么是“朔”呢?月亮在运行中每次经过太阳和地球中间时,由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阴影,使地球上的人们无法直接看到月亮,这就是“朔”。 “朔”的具体发生时间,跟“立春”“元宵节”等毫无关系。它只跟月份的周期有关——上弦月或下弦月的前一天都是“朔”。 由于农历月份是由“朔”确定的,而“朔”又跟月相有关,要想准确判断农历新年到来的日期就得观察月相变化了。 当“朔”发生在农历月初,也就是说当月的第一次日落以后无法再看到月亮时,我们就可以肯定地说,农历新年到了!此时,无论“立春”“雨水”或者“惊蛰”在哪里,都可以确定正月元日的黄昏已经来临。 但如果“朔”发生在这个月的中下旬,情况就没那么确定。例如,当农历十二月“朔”当天恰逢“小寒”时,尽管冬至过了半个月,天气也越来越冷,但“腊尽春回”的时间可能还早。相反,如果腊月“朔”发生在农历十二月末,即使正值数九寒天,“滴水成冰”,农历新年也可能提前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