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学生?
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起步的阶段,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良好品德和政治志向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的质量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前途,关系着亿万人的命运和幸福。在我国的中小学中,约有90%的学生是进入小学学习的。这也就是说,如果小学阶段基础打的好点,那将来就会减少很多的教育成本。
在家庭教育中,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很高,他们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孩子的人生导师,所以对孩子的事情都是横加干涉,他们想把自己前半生没有达到的心愿在孩子的身上继续。殊不知这种所谓的爱会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在家庭中扮演自主者的权利,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是一个木偶。
在学校教育中,小学是义务教育初级阶段的关键,基础教育的关键。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个体化的初步阶段,独立性的发展刚刚开始萌芽,自我意识逐步增强。他们对于事物充满了好奇,喜欢提问,他们需要教师去鼓励他们的这种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他们去获得知识,而不是去限制他们的行为。
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中,小学生往往处于教育的底端。由于他们的年龄小,很容易会受到其他的外部影响,如父母的管教。他们需要依赖别人,他们对于学习还没有形成一个自我管理的意识,还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小学生的心理处于一个发展不均衡的状态,他们的情绪情感丰富,且不稳定。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大哭大闹。
他们的自控力也很弱,对于自我约束的意识很薄弱。如果让他们独自在家,很有可能就会自己玩玩具,看电视而不去写作业。他们对于外界的诱惑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就会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但是他们的兴趣很容易集中,很容易就能学到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