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有多大学?
近年来,大连市不断加强对高校服务地方发展的统筹谋划和政策支持,以大学科技城建设为载体,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校友经济回归,不断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结合,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校友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一是持续优化成果转化和校友经济发展生态。出台《大连市“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将推动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纳入高校绩效管理评价体制,推动大连理工大学等7所部属高校与在连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环高校创新创业带,鼓励驻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利用自有优势学科特色,牵头建设大学科技城,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校友经济回归平台。出台《关于做好在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细则》《大连市人才住房补贴管理办法(试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2022年惠及高校毕业生1.1万余人,发放补贴1.07亿元。出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在项目攻关、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资金、政策、制度等全方位支持,累计撬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20余亿元。二是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2022年,驻连高校承担市级各类科研计划(项目)200项,涉及金额6360万元。其中,大连理工大学围绕解决海洋装备、深海采矿和勘探等海洋工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和工程极限强度等问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矿产混杂流管道输送关键技术和装备”项目立项实施,合同额达5200万元,是我市目前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史上最大数额”之一。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和大连民族大学参与由沈阳工业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上风电用大型抗冰导管架高效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额4638.7万元。大连医科大学成功申报科技部/河北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服务项目——“辽宁省重点产业科技需求信息征集与服务”,获批省级财政经费30万元,专项用于开展科技招商与科技攻关项目。大连工业大学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光效全彩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关键材料与器件技术”项目由学校与深圳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师范大学和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协同攻关,项目总经费5526万元。辽宁师范大学主持的科技部海洋专项重点项目“西太平洋关键海域重要生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验收。三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2022年,高校签订技术合同1400余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11.1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大连理工大学实现技术交易额5.1亿元。大连化物所和大连理工大学联合研发的“甲苯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连海事大学与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丹麦马士基集团签署为期两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针对双碳战略及绿色航运、船岸技术智能化、人才培养及青年发展等领域开展多维度合作。大连交通大学首次通过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引进了全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研究培训基地、中国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等6家单位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研究)讲师团队,开展多期技术转移专业人员培训。四是校友经济回归取得新进展。2022年2月19日,大连市政府和北京大学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大连校友会成立大会,800余名优秀北大人在连欢聚一堂,参会校友代表结合参会主题和自身研究方向积极建言献策,为大连发展建言献策、牵线搭桥,积极促进人才回归、校友回归和资本回归。2022年7月22日,中国工程院张玉奎院士团队以“大连-哈尔滨-长春”为主题,联合大连高新区成功举办高端生物科学论坛活动,聚焦大连生物医药领域短板弱项把脉问诊,精准牵线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团队和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促进项目落地转化。此外,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艺术学院等高校主动与属地政府沟通对接,发挥高校聚集全球高端资源的特殊优势和在人才、科技方面特有的资源禀赋,建立校友会常态化对接机制,举办专场校友校地交流、考察、洽谈对接等活动,积极推动人才回归、资本回归、校友回归。
下一步,大连市教育局将进一步推动驻连高校和属地政府建立“校地联动”常态化、制度化合作,进一步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校友经济发展生态,探索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模式和校友经济建设模式,推动在连高校和属地政府在科技孵化、校友经济、人才引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大连“两先区”建设提供优质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