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师范大学好吗?
泉州师范学院(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泉州师院”,位于东亚文化之都、中国东亚运动会举办城市——福建省泉州市,是一所文理工多科性省属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福建第二师范学院,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2000年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泉州师范学院。200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2013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行知、弘美、化人”的办学理念,秉持“明德 博学 自强 至善”的校训精神,立足泉州、服务海西、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发挥地处泉州滨江临海、闽台文化核心区、与东南亚华侨华裔渊源关系深厚及对台工作特区等优势,形成以“闽南文化”和“东南亚华文教育”为基本特色的人文通识教育,在培养“三合一三特色”创新人才方面成效显著,被誉为“闽南文化高等人才摇篮”“华文教育的东南基地”和“培养小学优秀师资的主要基地”。曾国祥、苏国辉、梁锦松、刘德旺、郭琼花、吴季札、杨家应、洪荣章、林增丰、张亚忠、许志华、杜钦贤、陈爱珠等知名闽台学者校友,从这里启航走向世界。
学校现有东海、诗山和江南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 1980.19 亩,其中校园占地 1,301.39 亩,校舍建筑面积 42.3 万平方米。设有14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学院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拥有41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专业、3个一级学科和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独立学院,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7万人,各类成人在校生4000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育师975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8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75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1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教育部优秀人才计划”2人次,拥有“闽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讲座教授12人,福建省教学名师5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4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6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工程”12人,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含3个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51门次。63个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1个校内教学实习(训)基地和210个校外教学实习(训)基地。设有闽南科技研究院、闽南文化研究院和71个校级科研机构,建有10个服务产业特色专业和4个特色专业群,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级应用型研究中心、省级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1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在研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521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76项。2014年科研经费3217万元,在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明显增强。
学校不断扩大学科专业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与菲律宾等国的华文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招收了东南亚多国的华裔留学生,被誉为“华文教育的东南基地”。
学校主办的《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全国民族地区优秀学报和福建省优秀学报,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计划”;《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学校是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普通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福建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福建省综治先进单位、泉州市文明单位、平安建设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