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回民学校怎么样?
北京市回民学校始建于1935年。原校址在前门东大街三眼井胡同内。当时校名为真光回民小学,附设初中。1936年改名为中国回教第一中学校,增设高中。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扩大了学校规模,校名随之几经更迭,直至定名为“北京市回民学校”。
1953年迁现址时,学校校园面积为4604平方米,15个教学班,在校生315人,教职工36人。现校舍于1972年后陆续建成,教学楼、办公楼共计建筑面积13794.9平方米,理化仪器、电教设备及体育设施完备。学校有200米塑胶跑道,有400平方米的人工草坪足球场和600平方米的操场,有200平方米的水泳场,有100平方米花坛和200平方米园林,还有1900平方米的教学配套用房。学校占地16256平方米,18个教学班,在校生570余人,在职教职工124人。
建校以来,北京市回民学校坚持对回族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及民族政策和民族常识的教育,坚持贯彻“办好民族学校,培养民族人才和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服务”的民族教育的办学方向。
1958年北京市回民学校成为北京市首批试行“五制”的学校。1959年在北京市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学校的语文教学“四素三法”改革试验,被评为先进集体。1984年以来,学校实施了“外语、美术”双特色办学工程,被评为西城区办学有特色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体育先进单位、北京市普及高中体育达标先进单位、西城区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称号。历届毕业生中,有500余名同学考入高等学校,240余名同学考入艺术院校和艺术系,78名同学考入外语、外贸院校和相关系科。1999年被评为北京市人民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