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是成语吗?
与时俱进 成语释义
释 义:与时俱进(march with the times)出自《董仲舒传》:“《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中国学术语,意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与时俱进,就是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国各方面制度和体制更加完善更加健全,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更加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大趋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语出 《庄子·驳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应做“道”的解释。是董仲舒为神化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而提出的天人体系的理论前提和方法论基础,也是汉代今文经学的基本理论前提。天人感应,是中国汉代董仲舒创建的一种神秘主义哲学思想。这种观点认为,天的意志能影响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上天。强调天子的权力来自上天的授权,同时亦受制于天道的约束,如果天子无道就会失去上天的护佑,出现天灾人祸,最终被取代。
历史沿革 与时俱进一词,是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主题。在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号召全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
2002年,中共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主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在2003 年3 月两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与时俱进”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政府自身改革与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执政为民、勤政高效、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2005年 2 月 19 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要点:“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词源考证 “与时偕行”出自易传《系辞下》,《系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帅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昌也,文王拘而演之。幽赞于神明而生之,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辩时以作《易》辞。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