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虎五行属什么生肖?
农历正月为寅月,虎属相对应的时间是正月、二月。 寅为地支首位,又称“太岁”,也就是“寅木”,而十二地支又分别对应十二生肖。属虎的人五行属木,而木对应的季节正是春天,因此属虎人有着强烈的进取心。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正体现出生肖虎积极向上,意气风发的个性。另外,春季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与属虎人朝气蓬勃、神采奕奕的一面也很相符。 除了季节,我们还可以从五行的“生克制化”来理解五行中的木所代表的含义。
我们都知道水生木,而水生木的实质就是木得到水的滋润才能茁壮成长。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八字中缺水,那么在生活工作中需要水的地方就要特别注意了。比如身体上需要注意肾脏等部位;性格上要尽量避免过于刚强或过于内敛;职业选择方面应避免火气太旺或者太过干燥的环境等等。
当然,五行中的金克木,火克金,土克水等关系都是相互影响的。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一个字,而是要综合分析整体的关系。如八字中金旺,那么就需要水土来克制,这时候水土都是喜神。
但是,如果八字中火旺,那么就需要水来克制,这时水就为喜神。喜忌神是随着整个八字而不断变化的。
老虎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古代很多猛将都是拿老虎自比,比如西汉大将韩信的治军号称“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他就自封为“齐王”,后来高祖封他为“楚王”,他也是以“萧何为韩信笼络人才”为借口才受封的。三国时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字云长,他的字就体现了他的自比之物是老虎。古代的武将以虎自比,文人也有以虎为好的,比如东晋文学家南朝宋人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政事第三.14》中记载晋代陈藩,人称“八龙”;周丘,人称“三虎”。此二人皆以龙虎自称,且是“龙虎同榜”。
另外,在古代文学中老虎也是勇猛之物,比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三赠刘员外》中“信来万里云涛隔,莫为沉思滞天涯”,是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今湖南零陵)赠给刘禹锡的三首诗之一,诗中的“云涛”就是指江涛汹涌如云的意思。
而“江湖云涛”出自唐代杜荀鹤的《送友入关》,原句为“江湖云涛阔,关塞柳眉低”,“云涛”指波涛如云,水势浩荡广大,而“江湖云涛”因此也有仕宦险恶难测之意。
至于“云涛虎豹”则出自韩愈《南山诗》中的诗句:“赤龙媚其彩,白鹤含素光。青幢紫旗,广乐张。”这句诗描绘的是“云涛虎豹”之境,所以有险恶难测的意思。
而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虎排名第三位,与鼠、牛、兔、马、狗为六兽,其中虎属阳,代表力量和勇气,而“虎”字本身也有“王”字旁,这在中国文字中是权力的象征,因此在中国古代,“虎”就被视为王权的象征,比如古代的军中将帅佩虎符以作凭证,又如古代诸侯王的亲兵称“卫虎贲”。此外,还有虎符、虎节、虎衣、虎帐、虎威、虎踞等等。
至于虎在五行中属什么,这也是一种说法,在一些古籍中,比如《乾坤定数》、《皇极经世书》、《周易参同契》等典籍中都有对虎五行属性的记述,不过这些典籍中对虎的五行属性有着不同的说法,这也让人们对虎的五行属什么变得有些莫衷一是。不过在一般的说法中,虎五行属金的说法比较普遍。
在中国古老的五行说中,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而且这五行之间还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个理论几乎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对人类的各种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喜欢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来给事物定性,比如生肖属相,人们就喜欢给十二生肖定五行,比如鼠、猪属水,兔、羊属木,马、鸡属火,牛、虎、龙、猴属土,蛇、狗属金等等。
中国人喜“多”不喜“少”,喜欢“大一统”,不喜欢“分裂”,而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的博大精深的观念,从而形成了中国人追求“大一统”的思想,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
而中国人信奉“天人合一”,喜欢将万事万物都纳入到这个体系中,而五行学说为这个“大一统”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而生肖属相被赋予五行属性,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