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鲁迅的课文有哪些?
2018年7月更新 翻了好多答题者的答案,发现好多人没有读过鲁迅的书,也没有教过鲁迅的课文。我说怎么都写不出那种深刻的感觉呢。
其实要说深刻,小学的课文里也有《雪》和《背影》一样深刻的。 《雪》里有这样几句 深雪里的景象“死一般的寂静”、“淡青色的天空”“给黄昏洒上了一层淡墨”、“看观海的人被这静默压迫得窒息了”……还有末尾一句“在这死灭的氛围里,有我茫茫的前程!” 单是这一篇,就可以抵得上现在网上很多号称读了很多鲁迅作品的人写的那一大堆东西了。
《背影》也好复杂,我小的时候读起来只是觉得爸爸爱儿子,儿子不理解父亲,感情很深。长大再翻来看,里面父亲的无奈,儿子的倔强,还有父亲对儿子那一声悠长饱含沧桑的“唉……” 这些课文背后都是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这些情感和思考在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是很陌生的,所以带来了一种奇特的审美体验——悲苦、凄凉、孤傲、绝望……各种意味交织在一起,让人又痛又美。
这是只有文学才能带来的美感体验,也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形式所在吧。 另外说到鲁迅,不能不提到他的短篇小说。在小说中,他创造了许许多多光怪陆离的人物形象。阿q、孔乙己、祥林嫂、夏瑜…… (说到夏瑜,想起许寿裳写的《哀鲁讯》,里面说:“我每忆及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者鲁迅先生时,总有无限的感慨与敬意从心底升起。”“为革命而死,虽死犹生。”)
这些人物有的来自于《呐喊》,有的是来自于《彷徨》。现在统编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里,收进了两篇鲁迅的作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少年闰土》(《故乡》节选)。如果加上以前学过的小说和散文,那可以说是几乎占了半本书的篇幅。可见鲁迅在教材中的地位。 但是,这些课文选编者在文本选择上似乎有一个倾向——避开鲁迅小说中那些阴郁黑暗的主题,而选取了一些看似乐观向上的文章。
比如《少年闰土》,这篇小说写了少年的欢乐和愁苦,也暗示了封建旧礼教的残酷。但是课文删减了这两部分,突出了少年欢乐的一面。《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虽然写苦难也多,但最后面伯父那句“永别了,我的朋友!”读起来总是令人动容。 周作人之子周丰一曾回忆小时候背语文课的日子:“先母郑振铎夫人给我订的正体字教材,其中有一册是古书,是明成祖刻本,内有朱熹所注论语,还有鲁迅所作的文章如药,如白莽之殉难等,均有详细笔记,记不清楚了。”